龙寨塘村,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大高坪苗族乡,2019年,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处于枕山、环水、面屏的三阳之地。周边林木郁郁葱葱,溪水潺潺。村寨后山有松树、杉树、枫树、樟树等100多棵古树名木作为护寨树,它们客观记录并生动反映了自然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痕迹,与村民休戚与共。整个村落山林翠绿,风光秀丽。

龙寨塘村航拍(通道侗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图)

古树群(通道侗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图)

村落整体形态与山体紧密结合,与地势密切联系,民宅高低错落,空间环境变化丰富,是典型的山地村寨选址布局模式。村落肌理根据建筑与地形、道路的不同组合关系,呈树枝状展开,主街和次巷脉络清晰,此肌理内聚性强,又易于随着村庄扩大逐步沿路拓展延伸。

街巷内部空间较为封闭内向,铺装以青石板为主。由于村内居住高度集中,户与户之间屋檐相连,故街巷空间随建筑布局收张有致,建筑与街巷空间尺度比为3:1至4:1。

村寨建筑都是杉木建的干栏式吊脚楼,屋檐之间间隙不大,很多房前屋后都是过道,房子错落有致。建筑风格以三间三层为基本特色,全杉木建造,每间宽度在4米左右,深度在7至10米之间,每层高度在2.4米到3米之间,一般是一楼放杂物,二楼住人,三楼放谷物。因依山而建,山势陡峭,上下都有楼房,因此大门都从沿街的侧面开门,很少有从正面开门的。中间一间正墙安放神龛,敬奉祖先和神灵,窗子基本建在两边房子半腰处,很少在正房处建窗子。楼顶以前都是盖杉树皮,条件好点的盖青瓦,现在都是盖青瓦。

传统民居(通道侗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图)

苗民崇尚汉文化,并且崇武崇文,历史上都建有私塾,现在有一所木楼学校。古楼、福桥和寨门是必备的,村口福桥还是座红军桥,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寨塘村是个民俗特色浓郁的高山苗寨,分散居住在广大侗族之间的草苗人,生活习俗、语言与侗族有很大的相通,但又保留有其独特的族系文化,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服饰文化。草苗人的服饰都是自织自绣的,先用小块光滑的模板将棉絮卷成拇指大的小筒,再用自制的纺纱机将小棉筒纺成线团,再将线团排成长短相同的纱。

草苗服饰(通道侗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图)

嘎喯吔是草苗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继承了侗族“哆耶”的部分特点。基本表演形式演化为两种,一种是手拉手围圈边唱边跳;一种是手搭肩围圈边唱边跳。内容上也做了极大的拓展。哆耶分祭祀性“耶堂”和娱乐性“耶铺”两大类。不过“嘎蹦耶”只有类似“耶铺”这一个形式。“耶铺”是一种赞颂娱乐性歌舞,表演场地不特定,没有专门的唱本,唱词多是即兴创作,表演时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曲尾固定衬词。

近年来,通道侗族自治县不断加大对苗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力度,重点扶持草苗、花苗文化以及传统村落保护。依托“黑米饭节”、原生态大戊梁、草苗“嘎喯吔”、花苗山歌等民俗文化活动,积极与周边村寨交流互动,搭建起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通过吹芦笙、对山歌、跳群舞等形式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情感交流,不断在弘扬传统文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民族团结进步的奋进力量。(粟通见)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