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五年卧床,褥疮噬骨,黑暗几乎将她吞噬。但总有一束光,愿为渺小的个体而亮。
从卧床之苦到迈出家门,熊平珍十五年的命运转折,背后是关键力量的支撑——“站立计划”公益项目的精准介入。它不仅提供了医疗救助的实质支持,更以“让患者重新站立”的深层使命,托举起一个生命回归社会的尊严与希望。
这是一次公益行动改变个体命运的生动见证,亦是社会善意与专业力量交织的温暖篇章。
熊平珍的“站立”,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身体的治愈,更是尊严的重建与社会的温柔托举。
微光成炬,让每一个困境生命都不再孤单。愿每一束微光都不被辜负,愿每一个“熊平珍”都能被看见、被照亮。
9月18日,在“站立计划”项目帮助下,湖南平江瘫痪卧床15年的褥疮患者熊平珍,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不仅十五年来第一次迈出家门,更是将她从日夜疼痛的深渊中挣脱出来。
2010年一场摔伤彻底改变了熊平珍人生轨迹,腰椎神经摔断导致她高位截瘫,面对今后无法站立行走的现实,熊平珍一时难以接受。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节骨眼上她的女儿也遭遇车祸。为了能保住女儿的生命,熊平珍的丈夫找遍了亲朋好友、街坊邻里借了近七十万元,经过几次手术女儿转危为安。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熊平珍(郑向前 摄)
母女二人出院后一直是由熊平珍丈夫照顾,可一家人生活开支及外债压得他喘不过气,拮据的经济,使得熊平珍日常的生活护理只能简单地进行。十五年的卧床生活造成了褥疮如同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她的生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褥疮迅速恶化,最终侵蚀至骨头。脓液渗出、恶臭与剧痛让熊平珍陷入了绝望。
恢复期间,熊平珍开心地笑了(郑向前 摄)
不久之后,熊平珍家的困境被志愿者发现,志愿者与“站立计划”项目组取得联系,项目组第一时间组织医疗专家评估病情,并启动紧急救助机制。7月5日,在志愿者帮助下,熊平珍来到长沙进行治疗。
志愿者积极响应参与(郑向前 摄)
由于褥疮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在术前进行检查时,医生发现熊平珍患有严重贫血症,手术需要大量输血,于是项目组通过志愿者社群发布献血讯息,很快就有4名志愿者积极响应参与献血,熊平珍的手术顺利进行。
志愿者爱心献血(郑向前 摄)
志愿者在献血(郑向前 摄)
术后,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得知熊平珍因常年卧床鲜少与人交流。为了帮助熊平珍重新融入社会,工作人员鼓励熊平珍多参与社群交流,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同时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熊平珍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勇敢地迈出家门、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据悉,经“站立计划”项目组审核,熊平珍符合项目救助条件,已拨付医疗救助款20083.95元。“站立计划”公益项目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中国肢残人协会共同发起,该项目旨在通过医疗救助使困难骨病患者改善或恢复肢体功能、重新站立、走出家门、快乐就业、融入社会并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罗建芳)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