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绘人眼中,经纬线编织着大地的坐标网格,标尺丈量着山河的精确轮廓。这不仅是描绘世界的工具,更是承载责任与使命的象征。邵阳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师陈佳艺,一名中共党员、国家注册测绘师,十六年如一日,以匠心为尺、以专业为笔,在三尺讲台和工程实践中绘就育人蓝图,培养了一批批新时代测绘人才。
校准信仰原点:创新课程思政
“测绘的第一步是要找准稳固的基准点。同样,人的成长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陈佳艺常对学生说。她的案头总是摆满理论读物,个人学习笔记密密麻麻。她不仅自己学,更是将专业与思政深度融合,主持校级思政示范课,获得邵阳学院首届思政案例设计大赛一等奖。
为了让信仰的力量沁润学生心田,课堂就是她的“思政阵地”。讲北斗导航,她讲述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故事;谈珠峰测量,她描绘测绘队员用生命丈量国家尊严的壮举。学生们都说:“陈老师的课不仅教技术,更教我们担当,每堂课都受益匪浅。”
陈佳艺的思政示范课堂(黄雄伟 摄)
精控课堂精度:数智赋能教学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陈佳艺将测绘的“精度”要求融入教学全过程,巧妙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智慧教学平台、独特的教学方法,把枯燥的测绘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她所授课程督导评教稳居该校前5%。
为了让抽象的知识“活”起来,她精心制作AI动画、拍摄操作视频;讲解全站仪使用,她手把手示范,直到学生做到“人机合一”。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工程现场的鲜活案例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火花。学生们表示:“陈老师的课就像有魔力,再难的知识点也能学得会。”
面对数字化浪潮,她主动求变,成为学校智慧教学的探路者。她主持首届校级智慧课程项目,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身临”工地演练测量,把复杂的数据处理变成“闯关游戏”,抽象的空间分析变得直观可视。她的创新实践获省级重点教改项目支持和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陈佳艺指导学生进行虚拟仿真测图实验(黄雄伟 摄)
丈量成长维度:真心关爱学生
陈佳艺常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三维坐标’,需要用心观测。”她用真诚与关爱,为学生们标定成长的坐标轴。私下里,学生亲切称她“佳艺姐”。她的办公室门永远敞开,手机24小时开机。曾有学生因家庭变故想放弃学业,她多次谈心,帮忙申请补助、联系实习。“别怕,老师陪你一起走。”这句话让学生重燃斗志。
指导学生竞赛是她倾注心血的“战场”。备战全国测绘创新大赛时,她和学生泡在实验室,为优化算法讨论到深夜;外业训练遇暴雨,她带头冒雨抢测数据,笑称这是“测绘人的风雨无阻”。
在刚刚结束的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测绘综合技能大赛中,她带领的实景三维赛项团队再次创造佳绩——12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6人斩获一等奖,刷新了该赛项的历史最佳成绩。学生们激动地感慨:“没有老师的真心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悉心指导和学生们的不懈努力。她用仁爱这盏“导航灯”,照亮了学生通往更高能力平台的路径。
陈佳艺与实景三维赛项团队成员合照(黄雄伟 摄)
延伸实践半径:反哺服务社会
作为“双师型”教师,陈佳艺始终紧跟行业前沿,将无人机航测、实景三维建模等技术融入教学,让学生学到最新、最有用的本领。她常带领学生走进乡村,为新农村规划提供测绘支持。
炎炎夏日,她和学生在田间布点观测,将图纸变为乡村发展的蓝图。她还参与不动产确权、工程监测等项目,用专业服务地方发展。学生们从中深刻体会到:“原来我们的测绘不仅能改变家乡面貌,更是为国奉献的舞台。”
陈佳艺指导学生用无人机助力乡村地形图测绘(黄雄伟 摄)
十六年寒来暑往,陈佳艺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精益求精的追求和春风化雨的关爱,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她是三尺讲台上的“工匠”,是学生成才路上的“点灯人”,也是大地经纬间不忘初心的“守望者”。在培养新时代卓越测绘人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她将引领更多学子在强国建设的宏伟画卷上,奋力描绘属于自己的辉煌坐标。(黄雄伟)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