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新能源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与之密切相关的锂电产业迎来发展风口期。

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省临武县闻“锂”而动、顺势而为,依托锂矿资源储量优势、龙头企业带动优势,深度谋划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精准招商选商;在省、市政策赋能之下,临武举全县之力,在临武高新区这个主阵地打造“电池产业之都”,开创了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蓬勃之势。

千亿产业,风口起舞

临武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全县已发现固体矿种46种(含亚种),已探明储量22种。其中,全县锂矿资源保有量大、分布广,据初步勘查,潜在氧化锂储量可达500多万吨。

借助资源优势,临武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仅2022年9月至12月,临武高新区就落地了上海安能工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威领股份4家实力雄厚的企业项目,累计签约锂电项目1024亿元。

临武县领导“走出去”考察蓝廷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刘礼燕 供图)

今年来,临武县领导带队外出开展招商活动11次,考察企业24家,接待前来考察客商36批次,共签约锂电新能源项目15个,签约总金额152.1亿元,项目涵盖了涉锂矿产品加工提纯与其他方向利用、储能电池中试基地建设、锂电池生产、储能及充换电、冶炼尾渣综合利用、锂电池配套产品生产等方面。

时间窗口给了临武高新区一份厚重“大礼”——千亿产业因“锂”而生。

为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临武县委、县政府结合省内外先进经验,立足县情实际,提出围绕资源换产业、资源换市场和资源换财源的发展模式,构建“锂矿-材料-电池-终端-回收”五位一体的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发展新格局。

“临武是全国唯一明确提出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的地方。”临武县委常委、副县长王雄介绍,为抓住难得的风口期,助力临武锂电产业迅速崛起产业新高地,今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郴州市委、市政府对临武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增强了园区为临武县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电池产业之都”的信心。

今年4月,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郴州市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颁布了《湖南省锂电池及先进储能材料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了全省锂电池及先进储能材料“一核一极三辅”的发展战略,将郴州列入全省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增长极。紧接着,郴州市委、市政府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夯实了临武县大力发展锂电产业的政策之基。

资源与政策的叠加,使临武底气十足地与同济大学教授工作室精诚合作,高标准编制10平方公里的电池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临武高新区湘粤(临武)电池产业集聚区已引进锂电新能源企业27家,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76.1%。

项目建设,风生水起

受市场和政策刺激,锂电行业投资热度不减,临武高新区投资锂电新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园区众多企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快速推进项目建设。

根据临武县委、县政府把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的定位,临武高新区制定了“全产业链项目推进表、项目倒排工期表、要素保障责任清单”等,挂图作战、全速推进,形成了锂电项目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建设浪潮。

在湖南大中赫锂矿公司的采选冶智慧指挥调度中心大屏上,可看到临武楚江镇神家湾地段的建设工地上,一台国际先进的高科技盾构机,正在锂矿运输隧道快速掘进,这种盾构法施工一个月可完成600米的挖掘进度,全长7.3公里的锂矿运输隧道可在2025年5月完成掘进,为下游碳酸锂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此外,上海安能赣锋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园区占地490亩的碳酸锂及锂电池生产全产业链项目,一期总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的碳酸锂生产线,现已完成投资15亿元。年产2.5万吨碳酸锂生产线今年6月进行了窑炉点火。

临武高新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千方百计破瓶颈、夯要素、优服务。累计完成项目征地3400余亩,林地报批3386亩,土地报批1439亩;安能旗胜锂矿开发利用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评审,大中赫鸡脚山探矿权完成延续。大力推进天然气供气项目、国网220千伏供电项目、综合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工业固废堆场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力显著增强。

临武高新区(刘礼燕 供图)

据了解,截至目前,仅4家锂电企业在临武投资已超百亿元。其中,安能旗胜年产2.5万吨碳酸锂生产线预计11月份全线完成设备调试并投产。大中矿业年选1200万吨选矿厂正在开展土方平整。湖南新万润锂渣综合回收利用中试线,安能旗胜尾砂二氧化硅中试线、锂离子电池实验室等项目加速推进。

向“新”而行,引领高尖

今年6月18日,湖南省锂电新能源产业暨固态电池产品合作对接会在临武县举办。现场不仅开展了市县招商推介、项目集中签约、郴州市第二届锂资源创新应用大会暨临武县618电池节等活动,还进行了3款固态电池发布等议程。

特别是久森安高618Ah的大容量电池、618Wh/kg的高能量密度电池、-61.8度的低温电池3款固态电池的发布,标志着临武县锂电新能源产业正在朝着链条更完整、技术更前沿、引领更尖端的方向发展。

“公司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向勇专家团队合作,走新的技术路线,研发出来的这3款固态锂电池,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温度适应性广、循环寿命长,弥补了当前液态锂电池的短板。”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向东自豪地说,例如循环寿命比液态锂电池增加了3倍左右,目前3款产品正进行量产、并推向市场。

临武县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锂电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走进临武高新区沃尔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只见百余台自动化机器生产线高效运行。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生产的圆柱形高能量密度高倍率21700至5000MAH圆柱电池产品,达到国际标准,在全国排第五位,是湖南省首家量产企业。

“去年公司通过‘揭榜挂帅’项目,与湘潭大学材料学院联合研发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把能量密度由250Wh/kg提升至450Wh/kg,大幅提升了锂电池产品的科技含量。”该公司负责人说,公司还与长沙矿冶研究院联合申报成立了“先进硅基负极材料制备”-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其中合作开发的第二代硅负极材料科研项目,已经用于生产;第三代硅负极材料也在研发中。

为让锂电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临武高新区不断加大力度创建科技平台,扩大校企“联姻”广度和深度。安能旗胜携手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动力电池中心、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新技术打造正极材料及干法电极技术到储能电池产业。还攻破了尾砂处理中泥、水分离的难关,实现了尾砂长石粉硅石分离,二氧化硅含量提纯至99%,计划打造全国最大的二氧化硅生产基地。

大中赫的“强磁+浮选”选矿法,大大降低选矿生产成本。科力远绿色提锂工艺将锂资源综合回收率从70%提升到90%,减少资源量20%,减少尾渣量50%;威领股份处理固废后的材料在水泥中最高掺量达70%……

正是在以久森新能源、安能赣锋新材料、大中赫锂矿、科力远储能科技等企业为代表,以中科久森联合实验室、中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站、湖南安能思创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的引领下,临武高新区逐步构建了“锂矿-材料-电池-终端-回收”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工业产业发展链。

“锂”想无限,创新无限,临武县锂电新能源产业未来可期!(刘礼燕 蒋仁义)

编辑:黄珂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