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古城西直街,86岁的居民刘子黎散步时总喜欢摸一摸老建筑。“这墙比我岁数都大,如今是越活越精神了。”
武冈西汉文景年间置县,2200多年建城史绵延至今。这里有5片历史文化街区、156处历史建筑错落分布,街区及建筑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2011年,该市跻身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24年,西直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近年来,一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行动,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武冈以“有责有为”的担当,书写着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新篇章。

武冈古城墙
机制先行,筑牢古城保护“防火墙”
11月5日,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在武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详细解读《邵阳市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该《条例》于今年9月1日邵阳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9月26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厘清古城保护职能职责,推动保护工作统一部署、统筹推进,为古城保护装上“法治铠甲”。

新闻发布会
“咱古城保护就有‘硬规矩’了!”会后,武冈古城保护与建设事务中心党组书记杨小武开心地说道。他表示,这一法规落地,将让武冈近年搭建的“制度+组织”的古城保护架构更趋完善。

回溯历程,武冈的古城保护布局早有谋划。
2013年5月,古城保护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挂牌,整合“保护、管理、开发、建设”职能,形成“市委市政府统筹、管委会牵头”格局。2021年,武冈成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10月,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武冈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导小组,还聘请专家组建咨询组,从顶层设计为古城保护“把脉定向”。

有人更要有规矩是武冈坚守的原则。2009年,《武冈古城保护办法》出台,成为地方首部古城保护规章;此后又制定24项管理文件,覆盖历史建筑修缮、文保单位管理等领域。2022年,《武冈市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武冈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等相继颁布,让保护更有底气。
与此同时,2010年以来,武冈编制修订15项规划,从总体规划到街区整治,再到管线、交通专项规划,为古城保护画好“精确蓝图”;该市还建立自评估机制,每年邀请检察院、人大、政协、纪委监委等机构“找茬”,形成专项报告报市委,持续校准保护方向。
去年,古城保护综合执法队伍与城发公司又先后组建。“保护机制持续完善,我们的巡查、执法更顺畅,古城保护也能更有作为。”10月15日,依法对旱西门社区左家塘一处破坏古城整体风貌的违法建筑实施拆除后,古城综合执法队队长的话,道出武冈守护古城的坚定信心。
文脉深挖:让千年遗产“活”起来
深秋时节,武冈文庙门前,陶侃亲手种植的千年银杏树再次披上金色外衣。导游朱毅拿着扩音器,向游客们讲述着陶侃的故事。“大家看,这树干上的纹路,每一道都在诉说着武冈的历史。”游客们听得入迷,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文庙的历史在欢声笑语中“活”了起来。

武冈文庙
武冈古城至今仍保留着外城、大王城、小王城“三城并置”的格局,兼具“山水之灵”与“人文之韵”。为摸清古城“家底”,武冈市文物保护中心两次开展“地毯式普查”,先后申报、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8处、历史建筑156处,并完成文保单位“四有”工作;申报的2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涵盖九大类,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


易家院子修缮后

龚家院子修缮后

木货街修缮后

西直街同春当修缮后

王氏宗祠修缮后
“去年,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志愿者们齐心协力,找到了被万历皇帝钦点为进士的武冈籍廉吏曹一夔的墓园遗址;依托当地百姓提供的珍贵线索,我们还发现了与武冈‘王城’历史紧密相关的岷王后裔墓葬,并第一时间启动了保护措施。”武冈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林金凤介绍,民间力量也为古城文化挖掘注入“活水”。她介绍,《武冈简史》《都梁旧事》《都梁史漫说》等书籍均由民间作家编撰。当前,武冈书画协会、楹联协会、戏曲协会等民间团体也纷纷加入,系列行动让武冈历史文化走出“深闺”。

武冈中山堂
摸清家底只是第一步,让遗产得以传承才是关键。武冈还先后投入专项资金,对庆成门段古城墙、李明灏别墅、中山堂等文保单位进行修缮。38处历史建筑已恢复往日风貌,成为古城里的“活化石”;邀请专家实地调研,引入专业机构,编制相关建设工作方案。如今,西直街、木货街、穿城河等街区的给排水管网升级、文保单位修缮、重点院落活化已初见成效,形成“拥抱城墙——激活街巷——点亮院落”的保护利用模式,打造出古城保护的“新样板”。
文旅融合:千年古城“火”出圈
暮色下的武冈西直街灯火辉煌,灯笼映着青石板路,仿佛穿越到明朝夜市。

西直街夜景
店主许弟友正忙着给游客装麦芽糖。“这是我家祖传的手艺,从明朝传到现在有600多年了,您尝尝,味道很好!”作为武冈十大名吃之首,不少游客吃了罗岚桥许氏麦芽糖还会打包带给家人。
西直街不仅有美食,更有文化惊喜。249号的品古轩?千年王城历史记忆馆里,珍藏着众多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与文化,让游客仿佛开启一场震撼心灵的历史探秘之旅。
为塑造古城品牌,武冈出台《武冈市旅游市场促销奖补实施办法》等文件,扩展商业生态。目前,西直街已盘活126个商铺,并将古城院落及厂房改造升级,增设旅拍打卡点,构建“第三生活空间”,武冈书房、匠音酒吧、古风民宿等相继亮相,“非遗+旅游”精品线路更是吸引大批游客。

一场场特色活动让武冈古城持续“火”出圈。今年,武冈承办系列文旅活动。西直街持续开展“大明芳华?锦绣非遗”主题夜游活动,融入国风快闪、明制集体婚礼、傩戏迎宾舞等表演,深受游客喜爱。文旅融合催生出亮眼数据,西直街消费额增长60%,带动周边消费提升20%。

“经湖南省博物馆同意,武冈博物馆将升级打造为湖南省博物馆邵阳分馆。届时,武冈文旅借助古城之势,发展将迈上新台阶。”武冈市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钦介绍,当前,武冈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方案已完成报审,11月将启动项目招投标,预计年底可开工建设。改造后,将以武冈“岷王府”为载体,展示本土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博物馆还会借出与武冈有关的文物,让游客更直观地触摸历史脉络。”刘钦表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正成为推动古城发展的动力。在这里,保护与发展并行,历史与未来交融。一座“活着的古城”,正以崭新姿态,迎接属于它的美好明天。(昌小英 周旭芳 曾维导)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