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市级财力75%以上用于民生
长沙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非凡“十四五”
11月27日上午,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长沙市专场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过去五年,长沙实现了从交通枢纽到城市能级的全方位跨越,文化产业迸发新活力,并交出了一份“城乡居民收入比全国省会城市最优”、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温暖民生答卷。
长沙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陈博彰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长沙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定位提升为“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黄花机场迈入“三跑道、三航站楼时代”,高铁迎来“双核驱动时代”,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六区一县”实现地铁覆盖、总里程达236公里,过江通道新增3条、总数达15条,连续4年蝉联“中国领军智慧城市”。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湘村”建设成效明显,集体经济50万以上村占比从“十三五”末的33%提升至70%。以“一座城”理念深入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轨道上的长株潭”加快打造,长沙奥体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南部融城重点项目启动建设,长株潭成为中部首个国家级都市圈。
文化名片成为显著标识。记者从会上获悉,5年来,长沙“两区一廊”文化科技融合空间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4个基地获评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马栏山视音频实验室等14个重大创新平台投入运营,文化产业总产出突破2000亿元、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持续擦亮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字招牌”,潮宗街、太平街、都正街等历史街巷有机更新后重焕生机,上榜“全球100目的地”,稳居假日旅游“全国十大热门城市”,成为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在民生事业方面,长沙坚持市级财力75%以上用于民生,全面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新增城镇就业78.27万人,新增基础教育学位 36.51万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三甲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区县(市) 实现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 年的77.88 岁提升至2024年的80.79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 2020年的 2. 2平方米提升至 2024 年的 3.42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 1.67 缩小至2024年的 1.53,为全国省会城市最优。“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城市品牌深入人心,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媒体记者 罗艾敏 宋科铖)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