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衡阳10月26日消息(记者 张兴莎 通讯员 李圣景 旷雨澄)近日,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迎来生态新亮点——四只鸳鸯悠然戏水的画面被首次清晰记录。这一少见场景成为萱洲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注脚。
10月23日,公园巡护员通过监控系统发现,在核心水域的水草区出现四只鸳鸯,其中雄鸟身披五彩霞衣,在阳光下泛着蓝绿色金属光泽,雌鸟颜色相对朴素,一身灰褐色的“外套”,低调而温婉。

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迎来“鸳鸯一家”(央广网发 蒋鹏 摄)
初冬的江水泛着凉意,四只鸳鸯却愈发活跃。它们如影随形,在浅滩处来回穿梭,时而俯身啄食水草,时而一个猛子扎下去,衔起几只小鱼小虾。一番餍足过后,“一家四口”便开始了“饭后运动”,只见其中一只鸳鸯将头埋进水中,又旋即扬起,带起一串晶亮的水珠洒在身后的羽毛上,甩动过后,水珠叮叮当当落回水面。玩到尽兴时,它们齐齐上岸,张开翅膀,用橙红色的扁嘴轻轻清理自己的羽毛,显然对自己的“形象”十分在意。

雄鸟羽毛更为绚丽多彩,正在愉快地享受“美食”(央广网发 蒋鹏 摄)
水面荡起层层涟漪,雄鸟的朱红与雌鸟的灰褐交织,它们“一家”就这样专注在这方小天地里,形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美好画卷。
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科研监测股股长阳辉表示:“我们湿地公园的滩涂是裸露的,对于生存环境要求高的鸳鸯来说,以前算不上很安全,通过我们这几年的环境整治、宣传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大大减少了人为活动,因此它们生存环境得到了保障。”
萱洲国家湿地公园自2015年获批建设以来,通过“退耕还湿”“水系连通”“植被恢复”工程,累计修复湿地面积超1000亩,种植水生植物10余种,吸引白鹭、苍鹭等百余种鸟类栖息和迁徙。此次对生存环境要求高的鸳鸯能选择在萱洲湿地做客、安家,是对衡山生态环境最有力的“点赞”。
如今,湿地公园内清澈的水质、丰富的水生生物、茂密的植被,为鸟类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这片湘江畔的“绿肾”,正用生态之美书写着人与自然共生的新篇章。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