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娄底10月12日消息(记者 黄珂岚 通讯员 周伟华)“一条路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梦想,一条路串联起山色画卷,一条路托举起百姓致富的希望。”近日,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文红为杏子铺镇X121农村公路代言。这条历经13年精心打磨的公路,不仅是双峰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标杆,更成为推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动脉”。

杏子铺镇地处双峰县东北部,坐拥涟水黄金水道,西接娄底城区,东邻湘潭湘乡市,是双峰县域东北部联通外部的“交通节点”与“门户窗口”。X121公路东起江口村桃花岛,西至双源村山斗冲地下党支部旧址,全长15.66公里,巧妙串联起杏子铺镇“水、陆、文、红”核心资源 。

车在画中行(央广网发 周伟华 摄)

彩虹路:从交通线到风景线的蜕变

X121公路的蜕变始于2011年的路面硬化工程,初步解决了出行难问题;2019年,路面加宽改造提上日程;2024年,全面“白改黑”提质改造完成,同步配套建设招呼站、文化广场、观光平台与游步小道。

如今的X121公路,黛色山峦倒映涟水,绿树成荫环绕路面,尤其是路面中央红、黄、绿三色标线如彩虹般蜿蜒向前,不仅提高了行车安全性,更让公路本身成为一道移动的风景线。

这种“彩虹路”设计蕴含实用考量:红色强化警示,黄色引导视距,绿色呼应生态。沿线村民欣喜地发现,道路升级后,晨起锻炼的人多了,傍晚纳凉的老人孩子也多了,这条路不仅扮靓了乡村,更“点亮”了村民的生活。

公路旁的花开正艳(央广网发 周伟华 摄)

路产融合:从“土特产”到“金招牌”

道路通,百业兴。X121公路的升级让杏子铺镇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色米产业带头人刘科良深有感触:“老话说,公路通则百业兴。对我们产业来说,公路就是无形的广告。路好了,来的人多了,我们品牌的知名度自然提升了。”公路沿线已成为展示五色米产业的天然展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和客户。

据统计,公路升级后,沿线1万余亩特色种养基地生机勃勃,五色米、黄桃等农产品年产值近1.5亿元,直接带动2万余名村民就业。这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致富线。

路旅融合:从“过路地”到“目的地”

“四时闲居”民宿主人成爱民是水府庙水库的上岸渔民,早年在长沙做面点生意,近年随着水府庙旅游逐渐火爆,他回乡创业,将自家院子改造成民宿。

“因为X121公路提质升级,我们的民宿、黄桃等产业这几年发展变化很大。”成爱民向记者介绍,“民宿开业后,长株潭甚至深圳广州的游客都来了,像五一、国庆这样的假期,生意都很好。”他的黄桃基地每年能带来约12万元的收入,其中百分之三四十来自游客直接采购。

X121公路将山斗冲地下党支部陈列馆、雷打石风景区、水府庙国家3A级旅游景区、桃花岛等核心景点“串珠成链”,形成了“一日游”“周末游”精品线路。“四时闲居”“渔船民宿”等20余家精品民宿集群崛起,让曾经的“过客”成为停留消费的“游客”。

路通人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三分建,七分养”,长效管护是公路持续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杏子铺镇建立科学养护管理机制,确保X121公路环境整洁、设施安全;同时引导沿线村民主动参与爱路护路,形成“人人护路、路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

成爱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带着弟弟和周边兄弟一起发展民宿集群,计划利用周边小溪开发溯溪、采摘等项目,慢慢丰富业态。乡村振兴最终要靠农民自己发展起来。”这种内生动力正是X121公路带来的最宝贵变化。

2025年3月,该镇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攻坚消薄工作经验在娄底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全市推广,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傍晚时分,X121公路上的三色标线在夕阳映照下更加醒目。沿线农家乐灯火初上,游客们品尝着当地特色美食,讨论着明天的行程。“之前政府帮我们销售一部分产品,现在路通了,游客多了,我们的销路更广了。”成爱民的话道出了沿线村民的共同心声。

这条公路不仅连接了地理空间,更打通了发展脉络。正如双峰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文红所言,这条最美农村公路,正是双峰县以路为笔,在乡村振兴壮阔画卷上书写山乡巨变的生动注脚。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