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刚过,湖南省新邵县18.3万亩早稻陆续迎来分蘖拔节的关键生长阶段。当地种粮大户抢抓农时,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田间“飞防”作业,用科技力量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无人机田间“飞防”作业(孙咏梅 摄)
5月14日清晨,在雀塘镇仁和村的广袤田野上,绿油油的水稻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种粮大户李意德与工人熟练地将调试好的药剂装入植保无人机。随着一阵急促的“嗡嗡”声响起,满载药液的无人机迅速升空,按照预先设定的航线在稻田上方来回穿梭。无人机旋翼产生的强大气流,推动着农药雾流均匀地覆盖稻田,为水稻生长构筑起“防护屏障”。
“我今年种了340多亩水稻,当前正是防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李意德介绍,“使用无人机打药,还有农业专家现场指导,操作简便又省时省力,效率比人工提高了近20倍,每亩还能节省约8元成本。”
“科技+服务”为早稻高产提供坚实保障(孙咏梅 摄)
为实现早稻高产目标,新邵县积极强化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大力推广机械播种、自动插秧、无人机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割等现代化种植技术。同时,全面落实全程社会化服务飞防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全县粮食生产安全筑牢根基。
新邵县植保植检站站长陈向阳表示:“今年我们组建了7个农业技术指导小组,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追肥、杀虫等田间管理工作。我们还依托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构建智慧植保体系,农户只需下单,专业团队就会利用无人机开展高效飞防作业,以科技力量保障粮食产量。”
据悉,目前新邵县共有83台植保无人机,日作业能力可达3万亩。为确保在5月中旬完成首轮田间管理任务,全县各地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无人机作业,一幅科技助农的丰收画卷正在新邵大地徐徐展开。(黄稳 孙咏梅 肖晔)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