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永州11月4日消息 金秋十月,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下的万亩稻田翻涌着金色稻浪,收割机的轰鸣声奏响丰收的乐章。这里生产的九嶷素米,以其生态种植、严控品质的匠心工艺,正从田间走向千家万户,成为宁远县推动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宁远县湾井镇万亩稻田示范基地(央广网发 李严军 摄)

在湾井镇周家坝、田心村的连片稻田中,种粮大户李进宣今年通过“烟稻轮作”模式,实现150余亩土地的高效利用。“上半年种烤烟,下半年种水稻,烟叶的养分滋养稻田,化肥用量减少三成,稻米品质反而更优。”李进宣介绍,他与宁远县好放心米业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协议,稻谷收割后直送企业烘干加工,省心又增收。

收割机收割稻谷(央广网发 何丹 摄)

刚收割的稻谷,带着田间的气息第一时间运往十里铺工业园的好放心米业。工作人员依次做好信息登记,爬上粮车从谷堆中随机取样,送往实验室检测。公司建立了严格的稻谷重金属检测体系,只有合格稻谷才能进入加工环节,加工后的大米还会留样备案,为粮食安全筑牢溯源防线。“凡是送来我们厂的稻谷,都要经过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下车入库。”放心米业实验室检测员李艳兰表示。

检测员正在对抽样稻谷进行重金属检测(央广网发 余巧艳 摄)

作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这里的全自动烘干机、烘干塔、精加工生产线及仓储设备一应俱全。1.5万吨恒温恒湿仓储库,给稻谷3个月左右的“休眠期”,让米粒牢牢锁住水分和香气。碾磨成米后,还要再存放1-2个月“醒米”,才能达到最软滑筋道的口感。从田间到车间,每一步都蕴藏着九嶷素米的“品质匠心”。

“我们把住源头第一关,所有稻田都种野香优系列优质稻。通过‘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模式,现在已经联结了8000多户粮农,建起10万亩示范基地,要让好米从好‘土壤’里长出来。”放心米业总经理隆彩益介绍。

宁远县九嶷素米的生产车间(央广网发 王兴民 摄)

有了好的“土壤”,更少不了科技赋能。在中国农业大学宁远科技小院,师生们扎根田间深耕“烟稻轮作”绿色模式:上半年烤烟留下的养分滋养水稻,化肥投入减少30%;水稻生长时又能抑制烤烟常见病菌,形成“烟养稻、稻护烟”的生态循环链。“‘烟稻轮作’是个好模式,既能保护土壤生态,又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是条实实在在的绿色发展之路。”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彭浩渺称赞道。

科技小院学生采集水稻实验数据(央广网发 余巧艳 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九嶷素米的“香”,更离不开政策的“托底”。近年来,宁远县为确保粮食稳产丰产,持续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放各项奖补累计每亩不低于300元,为粮食生产稳底盘、提信心。“我们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开展一喷多促等技术,让农户用药量减少30%左右。”宁远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贺荣华说道。

农技人员跟大户交流绿色防控技术(央广网发 何丹 摄)

在好放心米业的生产车间,“普米”和“精米”两条现代化生产线开足马力,一天能加工150吨大米。从高端礼盒到真空礼品袋,再到亲民大众款,九嶷素米凭借晶莹透亮的色泽、柔软滑韧的口感,成了市场上真正的“放心米”。在宁远的大型商超和粮油店,其销量常年稳居大米品类榜首。“我们店里有十几个品种的大米,九嶷素米卖得是最好的,我一年能卖十几万斤。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都会提前多备点货,防止到时候卖断货。”“九嶷素米,又香又软,价格也实惠!”经销商和市民纷纷称赞。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粒九嶷素米,凝练着宁远县生态立县的坚守、科技兴农的智慧与产业富民的初心。从青山绿水间的稻田到百姓的餐桌,这条“一粒米”的产业链,正为乡村振兴写下坚实注脚。(记者 黄珂岚 通讯员 李严军 何丹 余巧艳)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