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郴州10月24日消息(记者 杨清 通讯员 郭成)“这些茶果能榨七八斤油,够换大半月生活费了!”10月23日清晨,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青山乡寨坪村村民李玉华挑着一担沉甸甸的油茶果,脚步轻快地往家赶,眼角眉梢都浸着丰收的喜悦。

在四都镇千亩油茶林里机械采摘机轰鸣,沙田镇的加工厂飘出茶油醇香——眼下,桂东县8万亩油茶林进入采收旺季,从山间到厂间,从农户到合作社,一幅“全县油茶丰收、百姓增收致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油茶果挂满枝头(央广网发 郭成 摄)

从“愁吃饭”到“盼丰收”。“以前守着几棵老油茶树,一年榨的油不够自家吃,更别说卖钱了。”李玉华的话里藏着过往的窘迫。2018年,桂东县将油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产业,为她提供优质油茶苗、配套化肥,还派技术员上门教种植。

如今,她家10多亩油茶林年产茶果2000多公斤,实现年增收近2万元。在桂东,像李玉华这样靠油茶增收的农户有3000余户。县里推出“油茶帮扶套餐”组建“1名技术员+1个合作社+N户农户”的帮扶小队。大塘镇盆洞村4000亩油茶林成了“致富林”。

近年来,盆洞村以油茶产业为载体,成立绿油油茶专业合作社以及油茶加工综合厂房,让农户不出村就可把油茶籽变成茶油,实现更大增收。村支书黄永发算了笔账:“全村村民年均在油茶产业增收超2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超8万元。”

寨坪村农户在采摘油茶(央广网发 郭成 摄)

从“低产林”到“金果林”。“大家看,修剪要留3-5个主枝,太密了通风不好,茶果会变小!”在四都镇西水村的油茶基地,县林业局技术人员正拿着修枝剪现场教学,围坐的20多位农户听得认真,不时举手提问。

桂东县80%的油茶林是树龄超30年的老林,产量低、品质差曾是“老大难”。2019年起,县里组建20支“油茶技术服务队”,从选种、栽培、嫁接、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农户“科学种油”。“之前我家的老油茶林年产茶油才60公斤,经技术员指导低改后,今年预估能到200公斤!”西水村农户钟大林指着挂满果实的树枝,笑得合不拢嘴。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油茶低改35000亩、新造27500亩,老林亩产茶油从最开始8公斤提升到20公斤以上。

正在晾晒的油茶果(央广网发 郭成 摄)

从“好果子”到“好产业”。在桂东县油茶加工厂里,茶果籽经过压榨、精炼,变成清亮的山茶油。“我们不仅做食用茶油,还研发多种衍生产品,产值比单纯卖原料至少翻2倍。”工厂负责人王先生介绍。为让油茶产得出、卖得好,桂东县打出“组合拳”大力支持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建设“桂东山茶油”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让产品走向全国20多个省市。

据悉,桂东还规划建设油茶生态旅游区,打造“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乡村旅游线路,推动“产业+文旅”融合。“2025年全县油茶年产值预计达8800多万元,可带动3000农户受益。”桂东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油茶产业不仅让农户的腰包鼓了,更让他们的日子有了盼头。

如今走在桂东的乡村,随处能听到农户聊起油茶带来的变化。桂东县将继续壮大油茶产业链,让“绿水青山”不仅产出“生态油”,更结出“振兴果”,让更多农户在油茶产业里收获稳稳的幸福。

编辑:黄珂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