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衡阳10月23日消息(记者 杨清 通讯员 陈曙霞)10月22日,天还未亮,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文昌村村干部罗超已经打着手电筒走进无花果基地。挂果季节,他要赶在鸟儿醒来前查看防护网。“看这果子长得多好!”他顺手拍着短视频,“通过抖音,我们的无花果最远卖到了马来西亚。”

村民正在对当天采摘的无花果进行整理(央广网发 陈曙霞 摄)

在文昌村,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羊肚菌、无花果、花椒这“三驾马车”,正拉动着村集体经济在2024年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93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罗钦细数收入来源:“除了羊肚菌、无花果的97.4万元销售收入外,村里还有光伏发电、鱼塘承包、土地流转管理等收入。”多元化的收入结构,让村集体经济基础更加牢固。

村民们正在播种羊肚菌(央广网发 陈曙霞 摄)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的“明星村”,在2018年才刚刚脱贫摘帽,2021年还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如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文昌村的答案是:向土地要效益,靠产业谋发展。

“我们经过多方考察和市场调研,结合本村的土壤、气候条件,最终选定了羊肚菌、无花果和花椒这三个特色种植项目。”罗钦介绍,这三大产业形成了“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收益模式:羊肚菌生长周期短、效益高,是“短平快”的增收利器;无花果次年挂果,盛产期长,是中流砥柱;花椒虽三年丰产,但经济效益持久稳定,是长远保障。

产业选准了,如何做大做强?文昌村大力完善产业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强筋健骨”。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村里陆续建起了种植大棚、变电机房、滴灌系统,配套了保鲜房、烘干房和包装车间,实现了从生产、加工到储存的链条化覆盖,极大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村干部正在给客商介绍产品(央广网发 陈曙霞 摄)

产业在壮大,销售是关键!在罗超等村干部的带动下,全村掀起了“抖音带货”热。“去年通过线上销售无花果、羊肚菌就有4000多斤,收入20多万元。”罗超说,“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把集体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村里还积极对接志宏农场、县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等,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

2024年,文昌村的羊肚菌产量7000多斤,无花果鲜果产量16.3万斤,都被销售一空。即将投产的300亩花椒,更让村民对未来充满期待。

产业发展最终要惠及于民。三大产业基地常年吸纳70余名村民就业,每年发放工资超过2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600元。像王先良这样的特殊困难群体,也在产业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基地干活,一天能赚几十块,还能照顾家里,很满足了!”正在无花果基地劳作的王先良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位来自重残户家庭的老人,从2021年就在基地务工,每天80元的收入让他倍感踏实。

在市委组织部等驻村单位的支持下,文昌村今年将扩种无花果50亩、羊肚菌10亩。到2027年花椒基地投产后,预计村集体经济将突破200万元。

近年来,衡阳县坚持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了油茶、湘黄鸡、特色水果、中药材等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2024年,衡阳县466个村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8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16个,100万元以上的村6个,500万元以上的村1个。

编辑:黄珂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