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兰蓉乡深挖资源禀赋,以“夯实根基”为出发点,以“多元化发展”为着力点,以“一果(秋月梨)一竹(南竹)”特色产业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之路。
高山结出“致富果”
走进该乡水源村秋月梨种植基地,连片的梨树生机盎然,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果香扑鼻。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车。“我们的梨子脆中带软,汁多味美,含糖量达到14度以上,很受市场欢迎,每斤能卖到10元。”城步为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晋渠说。
兰蓉乡平均海拔820米,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当地曾广泛种植苗香梨。然而,苗香梨存在口感欠佳、耐储性差的问题,导致市场竞争力有限,制约了果农增收与产业发展。相比之下,秋月梨口感细腻、甜度高、果核小,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为了在激烈的水果市场竞争中帮助当地群众开辟出一条新的致富路,2022年,兰蓉乡抓住商务部定点帮扶示范项目的契机,从山东引进秋月梨新品种,开启品种改良之路。
兰蓉乡秋月梨丰收采摘现场(吕伟铭 摄)
水源村作为试点,率先对原有的苗香梨果树进行嫁接改良。“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之前一直是种植苗香梨,当时要改种秋月,担心新树种不活,或者结不出好果子。”王晋渠回忆道。“但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慢慢掌握了种植技术,看到新树茁壮成长,心里越来越踏实。”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如今兰蓉乡的秋月梨种植已初见成效。
该乡已打造了水源村和新寨村两大秋月梨基地,兰蓉乡秋月梨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余亩,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30万斤,总产值将突破300万元。
“不光要种得好,更好卖得好、挣得多”。兰蓉乡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和城里商超签订直供协议,举办采摘节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破解“好果难销”难题。“今年,梨子刚熟,就有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在网上预订的,我们通过快递直接送到家,坏果还包赔。”水源村秋月梨基地负责人张植华笑着说,现在村里的秋月梨不仅销往周边地区,还远销深圳、宁波等沿海城市。
南竹变身“富贵竹”
走进湖南水源富民竹木加工厂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根根毛竹在他们手中变成了精美的门径帘。“以前总想着外出打工挣钱,现在在家门口的门径帘厂上班,一个月能挣将近4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出去强多了!”该厂工人江桂云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毛竹切割设备,一边笑着算起了“幸福账”。
湖南水源富民竹木加工厂于2024年7月1日落户兰蓉乡水源村,目前,工厂已吸纳39名村民就业,其中八成是妇女和留守劳动力。“我们特意把工序拆解得简单易学,像毛竹分拣、编织这些活儿,村民培训一周就能上手,按件计酬,多劳多得。”该工厂负责人说,厂里还实行弹性工时,方便村民兼顾家务和农活,真正让大家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
湖南水源富民竹木加工厂(吕伟铭 摄)
加工厂落户后,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还让南竹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据了解,加工厂按照每吨600元左右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收购南竹,比商贩的收购价高出了不少。报木坪村民马昌兰家有10亩竹林,以前一年卖竹收入不到5000元,如今把南竹卖给工厂,年收入直接翻了一番,“砍自家的竹,在自家门口挣钱,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前不久,他刚收到工厂的南竹结算款6800元。
此外,兰蓉乡还通过“养殖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共培育发展了100头以上的肉牛基地、30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基地、80头以上的土猪养殖基地近10个。(吕伟铭)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