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稻穗香,遍地是金黄。在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金黄的晚一季稻成块连片,串串稻穗颗粒饱满,把稻秆压弯了腰,空气中弥散着阵阵稻香。
10月4日,走进珠晖区茶山坳镇黄洲村,只见金色稻浪在微风中翻腾,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股股颗粒饱满的稻粒从出粮口倾泻而下,装上路边的运粮车,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唐兰荣 供图)
“我今年种植了400亩的晚一季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100斤。”种粮大户资云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通过租赁田地、吸纳务工等方式带动本地农户稳定增收,促进“一方带”到“多方赢”。
“近年来,珠晖区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0%,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3万亩,主要种植隆两优1988、臻两优8612、韶香100等品种,产量预计达1.2万吨。”珠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珠晖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广水稻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积极打造千亩水稻示范片,常态化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多举措推动着农业添绿、农民增收。(唐兰荣)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