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瓜蒌,金黄饱满,浑身上下可都是宝!”11月25日,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大阳村的瓜蒌种植基地里,村党支部书记杨能吉捧起金黄的果实,喜悦溢于言表。连绵的瓜蒌架下,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加工,空气中飘散着药材特有的清香,一幅丰收画卷在海拔600余米的高山平地上徐徐铺展。

瓜蒌开始挂果(杨明武 摄)
这片远离尘嚣的净土,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纯净无污染、昼夜温差大,成为孕育优质中药材的“天然温床”。经过晾晒的瓜蒌籽,既是止咳化痰的良药,更是村民眼中实实在在的“金豆豆”。
产业转型的种子,早在2022年就已悄然播下。彼时,大阳村以罗汉果基地为起点,成立城步金紫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鼓励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脱贫户以劳务入股,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有了罗汉果产业的成功试水,大阳村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瓜蒌开始成熟(阳炜林 摄)
2023年,一次奔赴安徽的深入考察,为大阳村打开了产业升级的新窗口。国有金紫山林场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摸清了瓜蒌这一特色品种的巨大潜力:其籽被誉为“瓜子之王”,果皮、根茎皆是名贵中药材,市场需求稳定,利润空间可观;加之其多年生、适应性强的特性,与本地自然条件完美契合。杨能吉在考察后信心倍增:“瓜蒌产业前景好、效益高,我们看准了就一定要干成!”
在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的合力推动下,村里创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并与行业龙头安徽徽岳记食品有限公司签下保底订单,迅速将瓜蒌产业的种植蓝图变为现实。
“跟着合作社干,心里特别踏实!技术有专人指导,销路有订单保障,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合作社成员杨园粮熟练地包装瓜蒌籽,脸上洋溢着安心的笑容。目前,大阳村已发展瓜蒌药材种植180余亩,年亩产约300–400斤,亩均收入达5000–7000元。同时,村里建起的中药材初加工帮扶就业车间,全年带动4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年均发放劳动报酬超过25万元。通过技术培训、订单种植、产销对接的闭环管理,大阳村成功构建起从田间地头到消费市场的完整产业链。
如今,在白毛坪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以大阳村为技术核心,瓜蒌产业已辐射全镇十个村,总面积达650余亩,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支柱产业。它不仅有效吸纳了本地劳动力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更通过土地流转金、项目分红等方式,持续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健骨”。
“我们要让这传统的‘宝葫芦’,搭上现代农业快车,用这小小的瓜蒌,点亮乡村振兴的星光大道!”杨能吉语气坚定。下一步,大阳村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至400亩以上,预计年产值突破300万元,真正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强”的良性循环。(来源: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