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位于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隘上村的城步红薯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人们将一筐筐削皮洗干的红薯倒入生产机器里,新鲜的红薯经过切片、烘烤、调味,变成金黄的红薯干。

红薯妹公司车间烘烤红薯现场(汀坪乡供图)

近年来,汀坪乡立足高山生态优势,锚定“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以“两茶两果”(油茶、峒茶、百香果、罗汉果)为主导,大力特色加工产业,构建多元农业产业体系,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动能,绘就苗乡产业振兴新图景。

汀坪乡依托高山冷凉气候与优质生态,将“两茶两果”作为产业发展核心。全乡培育油茶、峒茶林1100亩,其中近万株百年古峒茶树见证产业传承,680年树龄的“峒茶王”成为生态名片;发展百香果、罗汉果种植3000余亩,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16个,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物理防虫”等绿色技术,保障农产品品质。

汀坪乡百香果种植基地(汀坪乡 供图)

龙头带动让小农户融入大产业。“90后”创业带头人刘星,被乡亲们亲切称为“红薯妹”。她成立的城步红薯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北方引进了新品种、种植方式和加工技术,有效提高了红薯种植产量,从2000斤一亩提升到4000多斤一亩,农户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了一倍。

他们从不间断新产品的研发,在以往红薯干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将红薯叶研发创新出红薯叶饼干、红薯叶脆片、红薯叶饺子、花生酥等新品,不仅提高了红薯的附加值,使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也能有收入,带动性非常强。

如今,该公司带动了3000多位村民通过红薯种植与加工生产等形式就业增收。“以前红薯卖不上价,现在跟着刘星干,种红薯、进车间务工,一年能赚4万多元!”隘上村村民彭大爷说。

此外,该乡桂花村腊之味加工厂带动百余农户增收,湖南峒境农业等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峒茶加工厂,实现峒茶年产值超600万元。

汀坪乡不仅做优红薯种植与加工,更推动产业向全链条升级。乡党委整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18.2万元,新修产业路6条、维修灌溉水圳4条,让货车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解决了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难题。

同时,建成红薯深加工、峒茶精炼、腊制品加工等车间12个,引进湖南峒境农业等企业,打造“种植—加工—销售”闭环。在第二十五届中国中部农博会上,汀坪红薯制品、峒茶等产品广受青睐,订单源源不断发往长沙、广州等地。

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共融共生。通过举办油茶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意向投资1000余万元,联合广西邻乡开展民俗活动年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农村劳动力,3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凝聚合力,该乡多年未发生民族矛盾纠纷。今年,蓬瀛村民委员会获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来源: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