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雪峰山脚下的湖南省洞口县石柱镇坎上村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果农白帮胜的猕猴桃园里,枝头早已不见挂果——一两千斤猕猴桃全卖空了!攥着崭新的钞票,看着自家翻耕好的果园,老白笑得眼角皱成了褶:“往年愁果子卖不完,今年多亏镇里、村里想办法,不光卖光了果子,还比以往多卖了三百斤左右,多赚了好几千块,心里踏实得很!”

挂满枝头的猕猴桃(洞口县委宣传部 供图)

往年愁:好果子难卖,急得睡不着

坎上村的猕猴桃,生来就带着“好底子”——长在雪峰山半山腰,昼夜温差大,果子甜得挂蜜;白帮胜和乡亲们坚持老办法种植,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摘下来就能直接吃。可山高路远、没人知晓,成了猕猴桃“走出去”的拦路虎。

“以前每年都有几百斤果子卖不掉,最后只能烂在地里,看着就心疼!”老白蹲在田埂上,指着果园回忆,“从开春浇水、施肥,到夏天剪枝、疏果,大半年天天泡在园里,最后还有果子没人要,心血白费一半,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村民在摘果子(洞口县委宣传部 供图)

干部帮:线下引路、线上转发,打通销售路

线下,村干部们带着印有猕猴桃产地、口感、价格的宣传单,跑到周边乡镇的集市、超市、社区,挨家挨户递单子、讲好处;还在村口、公路旁立起宣传牌,指引路过的人来村里买果子。线上,大家拍好照片、编辑好文案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亲戚群,还发动村里的年轻人教老农户拍果园视频、发微信,把猕猴桃的生长过程、采摘场景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我这老骨头也学会玩微信了!”老白掏出手机,翻出自己发的果园视频,“村干部教我拍摘果子的样子,发群里后,不光村里乡亲帮着转发,连外乡的人都来问。有回邻镇的客户看了视频,直接订了10箱,说要送亲戚!”他还笑着说,村里搞的“微信拼团”也特别火,3户起拼就便宜,周边乡镇的人组团来买,最多一天卖了80多斤,比自己以前赶三天集卖的还多,就是靠这些办法,才多卖出了三百斤果子。

今朝喜:增收有盼头,明年更有干劲

如今,老白的果园已经翻耕完毕,他正忙着给果树剪枝、施有机肥,为明年做准备。“今年卖得好,多赚了钱,明年我更有干劲了!打算好好打理果树,争取多结些果子!”说起未来,老白眼里仿佛都有光闪出,“有镇里、村里帮着找销路,再也不怕果子卖不掉了。明年我一定把果子种得更好,不辜负大家的帮忙!”

接下来,洞口县石柱镇人民政府会继续发力,计划帮村里多对接些收购商,还会教农户更多线上卖货技巧,让坎上村乃至全镇的猕猴桃不光能“卖出去”,还能“卖得稳、卖得好”,真正成为带动乡亲们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金果果”。(来源:洞口县委宣传部)

编辑:黄珂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