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衡阳9月18日消息(记者 张兴莎 实习记者 薛振珧)为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精准服务大学生初创企业,9月18日,“一起益企”大学生初创企业服务周系列活动之湖南省“智能制造进园区”(衡阳站)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 (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此次活动由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省工业和信息化行业事务中心、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湖南省智能制造协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湖南分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南研究院承办,200余人参加活动。

会议通报了湖南智能制造“成绩单”。近年来,湖南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着力提升智能制造供给能力,智能制造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共建成智能制造企业3015家、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4920条(个)、智能工位34309个。累计认定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3家、智能制造标杆车间149家,认定基础级智能工厂491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74家,17家企业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另外,发布六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目录内企业总数达263家。评选21家智能制造优秀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16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累计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22场,为省内160余家企业开展现场诊断,为800余家企业宣贯政策。湖南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应用深度、生态活力均居全国第一方阵。

会议强调,智能制造的未来在创新,创新的活力在青年,下一步湖南将聚焦“三个平台”建设,即搭建“政策集成平台”,推动政策资源向智能制造领域倾斜、向园区集聚、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赋能;搭建“要素保障平台”,精准配置资源要素,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项目和创业团队,解决“最初一公里”的资金难题;搭建“服务对接平台”,常态化组织“精准滴灌”式的供需对接、技术交流等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真正成为连接产学研用的“桥梁”。

活动前期,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湖南信息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创业代表,与智能制造专家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衡阳化工、装备制造领域7家骨干企业,围绕数据采集中台、产线柔性改造、供应链物流协同等痛点“把脉问诊”,形成智能制造诊断报告,现场反馈企业。

活动期间,还组织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60余名大学生赴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高端输配电装备数智精益卓越级智能工厂参观,现场观摩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5个环节“智慧设计系统”“离散型工艺数字化设计”等10个场景。企业负责人与同学们围绕“研发人员成长路径”“智能制造实践应用”“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展开热烈互动。

下一步,湖南将乘势而上,推动“一起益企”服务品牌深入校园、园区和产业集群,以“智能制造进园区”等活动为支点,撬动政策、资金、场景、人才向青年创客全面汇聚,让智能制造成为点燃青春梦想、激发创新活力的“引擎”,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注入澎湃新动能。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