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湖南省绥宁县黄土矿镇自然村的田野上呈现出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杂交水稻制种早熟品种正式开镰收割。此次收割不仅标志着当地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迎来收获时刻,也拉开了全县杂交水稻制种收割的序幕。

在黄土矿镇自然村,农户李正江承包的200亩杂交水稻制种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将饱满的稻穗卷入其中,切碎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排出,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香气。李正江满怀喜悦地表示,今年气候适宜,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这批早熟品种预计亩产可达200公斤,是个不错的收成!

黄土矿镇作为绥宁县杂交水稻制种的重点乡镇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今年,镇里积极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目前,全镇杂交水稻制种总面积已达6000亩,吸引了众多农户参与其中。

黄土矿镇农户正在耕作(李德胜 摄)

为确保今年杂交水稻制种的丰收和顺利收割,绥宁县农业部门和黄土矿镇政府提前谋划,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相关部门还积极协调安排农机具,保障收割工作高效进行,确保颗粒归仓。

随着黄土矿镇杂交水稻制种早熟品种的开镰收割,绥宁县其他乡镇的杂交水稻制种也将陆续进入收获期。据了解,今年绥宁县杂交水稻制种总面积达5.3万亩,平均亩产量将达到200公斤,高的可达到300公斤。到目前,全县杂交水稻制种已收割20%左右。

黄土矿镇农户正在使用机器收割(李德胜 摄)

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已成为绥宁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重要途径。近年来,绥宁县不断加大对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进了多家知名种业企业,组建了多个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技术服务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了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如今,绥宁县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以其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孙芳华)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