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一座青砖灰瓦的小楼门前,“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铜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里是连接国家立法机关与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自2023年成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已将31部法律法规的立法民意征集转化为292条“带泥土味”的建议,其中25条被上级立法机关采纳,让法律条文真正接上了地气。

“村民最盼的不是响亮名头,是实实在在的增收。”这是八一村党支部书记邓素元在立法意见征集座谈会上的发言,她带领村“两委”将村民关于“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与露天焚烧管理”的诉求整理成12条建议,并得到上级立法机关的认可。正是湾头桥镇破解“向谁征集”难题的密钥:146名片长、616名组长、1742名邻长分片分组走街串巷,退休教师李大爷的手写建议、家门口水渠的整改诉求,都通过“逢6进站”接待制度,源源不断汇入联系点的“民意蓄水池”,让法律征集触角延伸到乡村最末梢。

走进湾头桥镇立法联系点的“民意成果展”,居委会社区老街改造前后的对比图格外醒目:曾经杂乱无章的流动摊贩如今变得井然有序,环境卫生也焕然一新——这源于联系点在走街入户时收到的“老镇区基础设施升级”的民情建议。像这样被转化为民生实事的案例还有30余件:拓宽的村道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题,新建的充电桩回应了新能源汽车下乡需求。“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生活的烟火气。”联系点负责人向伍林翻开厚厚的《立法民意台账》,上面记录着从“希望学校周边增加交通减速带”到留守老人“想要家门口的法律援助”等各类诉求。如今,这些基层声音正通过联系点的“直通车”功能,逐步转化为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援助法等法律修订的参考依据,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湾头桥镇的水泥路上,踏出了最坚实的法治足印。(熊依婷)

编辑:黄珂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