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郴州卷烟厂制丝车间,每天来回于设备之间,听着轰鸣的机器声,闻着熟悉的香精香料,细心询问工友是否存在异常,像这样的往复,安全员荀建伟已经习以为常。回望来路,在他心中最沉甸的并非一摞摞荣誉证书,而是那份历久弥坚的“零事故”平安答卷——来自全体工友的安全坚守和共同书写,亦是他职业生涯最深的印记。

每位新员工踏入车间,迎接他们的不仅有整洁明亮的生产环境、各级师傅的循循善诱,还有一套精心准备的涵盖危险源辨识与防控清单、应知应会题库、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集合的“安全大礼包”。

“沉浸式消防课”模拟演练现场(易慧婷 摄)

“人人都是安全员,个个都是责任人。”荀建伟常把这话挂在嘴边。他精心策划车间安全微绩效活动,持续增强工友“主角”意识,把安全案例内化于警示教育、模拟演练,把“天天讲安全”“周周学案例”等工作举措践行于“日常实操”。

工友小李在分享自己的“惊险一刻”时说道:“原来总以为荀工说教的都是书本里的大道理,说百次千次都不一定用得上,当风险在一瞬间袭来时,才顿感荀工平常的絮絮叨叨都是保护员工的坚硬铠甲。”“安全无小事”这颗种子在荀工手头播种,已悄然在员工心里发了芽,扎了根。

“沉浸式”安全培训现场(易慧婷 摄)

为了筑牢车间安全根基,同时将车间注安师专业力量融入生产实际,荀建伟带着车间的注安师和技术骨干,用“放大镜”找风险。他们对车间角角落落的安全规范进行逐一梳理,像画地图一样,把整改责任“网格化”落到个人。

全员一起“挖”隐患,识别危险源,上百条防控措施被梳理出来形成清单,被直接推送到每个岗位的终端机上,设计上无懈可击、管理上密不透风的本质安全车间逐渐成形。(易慧婷 魏智华)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