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观山洞街道湘南学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生陈静正为环卫工人测量血压。“用专业知识服务居民,看到他们的笑容特别有成就感。”这位大学生党员道出了该社区“校社共建”模式的温度。

面对1.5万常住人口与有限专职力量的矛盾,湘南学院社区党支部精准引航九千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党支部把高校智力资源精准引流到治理各环节。”党支部书记郭娟的这番话,揭示了湖南省“最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社区”的成长密码。

去年以来,湘南学院社区线上发布的百余条信息精准对接106项需求,36次留守儿童帮扶、500余人次志愿服务,让居民曾庆合真切感受到特别暖心。

几公里外的白鹿洞街道,夕阳下的水榭华庭小区正上演另一幅治理图景。在600平方米的“37度亲邻空间”里,居民肖忠诚与邻居们闲话家常:“党支部成立以后,活动多了,邻里亲了,环境好了,更加有幸福感了!”这里曾是矛盾频发的“问题小区”,如今却挂上了市级和美小区牌匾。

在兴嘉悦湖山小区,居民尹国钦看着崭新的党群服务站感慨:“小区的门禁更新了、驿站建成了,电梯也投保了,以前总出故障的,现在都解决了!”这处由居民众筹改造的阵地,就是“党建聚邻”的鲜活例证。

傍晚时分,湘南学院社区的志愿者们在登记活动台账,水榭华庭的“辣妈帮帮团”正筹备亲子活动——从高校社区到老旧小区,千万个这样的温暖实践汇聚成星河,照亮了苏仙区“细‘治’入微,幸福升级”的治理新征程。(欧阳诗云)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