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这画纸不够大啦,我想把新学校、新公园都画进来!”4月29日下午5点,在湖南资兴市矿工南路社区活动室,该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杨琼英正与两名志愿者一同,指导孩子们在风筝上绘画,教室内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这是资兴市志愿者协会在社区中常态化开展的青少年儿童“伙伴计划”七彩小课堂的一个生动场景。
今年53岁的杨琼英,出生于资兴市东江街道一个普通的家庭。2009年6月,一次帮助患有白血病的女孩的举动,开启了她的公益之旅。同年7月,在杨琼英的推动下,8位志趣相投的爱心人士聚集一堂,共同创立了资兴市首个志愿服务组织——资兴市志愿者协会。
小英是兴宁镇的一位特殊孩子。她来自一个经济困难的家庭,父亲患有精神疾病,而母亲在她年幼时便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在了解到小英的处境后,杨琼英将她纳入了助学计划,并帮助她找到了资助人,确保她能够顺利完成大学教育。
岁月如梭,12年过去了,如今小英已经长大成人,并在一家幼儿园担任教师。“就在不久前,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邀请我参加了她的婚礼!”杨琼英欣慰地分享道。这一小小的善举,不仅帮助了一个山村的困难孩子成长为一名城市教师,也让杨琼英亲眼见证了帮扶的力量,并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所做贡献的价值。
杨琼英不仅对困难学生满怀爱心,还热心于关爱留守儿童。在东江街道永丰路社区,许多孩子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缺少陪伴。确保这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杨琼英最为关切的问题。2010年,她与社区干部协商,在社区内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杨琼英担任了这个“家庭”的“家长”。
为了成为留守儿童的“大家长”,每逢周末及寒暑假,杨琼英都会带领志愿者团队,为孩子们提供心理辅导,普及安全知识,并陪伴他们进行手工制作、学习乐器、包饺子、庆祝生日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目前,她在永丰路社区、矿工南路社区、东岸山社区成功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累计举办了400多次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资兴“7.26”洪灾发生后,她迅速作出反应,前往州门司镇银杉村、兴宁镇富盈村,开展了两期汛后守护心理成长营活动,帮助孩子们缓解洪涝灾害带来的心理创伤,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爱护。
杨琼英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溢于言表。每逢国际残疾人日,她都会精心策划并组织残障人士参与户外活动,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有一次,她了解到许多轮椅使用者渴望一睹郴州的自然风光,却因行动不便而只能留在家中。杨琼英与志愿者团队不畏艰难,积极行动,逐一将他们从家中接出,为他们购买保险,协助他们上下车、乘坐游船、游览各处景点,使他们得以亲身体验东江湖的宁静之美和苏仙岭的雄伟壮丽。在郴州的秀美山水间,大家心潮澎湃,对志愿者们表达了无尽的感激之情。
为了推动爱心事业迈向新的高峰,杨琼英积极引入了全国知名的公益平台项目。目前,旨在服务老人的“十方缘爱与陪伴”和“金辉湘伴平安助老”项目,以及关注儿童的“伙伴计划”“逆风飞翔向阳而生”“公益小天使”和“益路童行”等项目已在资兴成功落地,引入了更多的帮扶资源,并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随着爱心帮扶之路越走越宽广,杨琼英的步伐也变得更加坚定。
有人将杨琼英比作一块爱的磁铁,她凝聚了这座城市中善的力量。受她的影响,“爱心专车”黄存标应运而生,尽管身患残疾,但他总是乐于助人,一个电话便足以让他驾驶残疾人三轮车,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的托运服务。还有像欧阳秀这样的热心公益退休职工,以及资助困难学子的退休老师郭丽红……一个又一个志愿者,因爱而聚,传递着无私的大爱。
在杨琼英的引领下,资兴市志愿者协会从最初的8名成员壮大至1000多人,成为资兴市公益活动的标志性力量。16年来,她带领团队成功举办了2500多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超过20000次,筹集的爱心资金和物资总额超过800万元,累计帮助的群众数量超过万人。(王健 樊钰慧)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