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湖南省湘潭县谭家山镇棠霞村,草木葱茏,鸟鸣清脆,蜿蜒的村道干净整洁。曾经,谭家山镇因煤矿资源丰富,被誉为“湘中煤都”。坐落在主矿区的棠霞村享受煤矿带来的“红利”,让“不差钱”的村民在置办红白喜事上讲究排场和体面。三年前的移风易俗改革,悄然改变了村民的生活。

棠霞村村部(李容容 摄)

2022年3月,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在棠霞村拉开帷幕。村“两委”通过入户走访、村民代表大会反复商议,修订《村规民约》,将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等条款写入其中。

新规明确:婚事倡导不要彩礼,宴席限桌限价,亲属外礼金不得超过200元;丧事尽量从快,3天内上山、不搞“西乐”、未大操大办的,按规定补助6000元;满月、周岁、寿辰、订婚、升学、圆垛、升迁等不提倡操办。

棠霞村风景秀丽乡风文明(李容容 摄)

村“两委”很快又发出《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倡导移风易俗,树立厚养薄葬、生态安葬新理念,下决心要让“人情债”变身“暖心情”。

更令人动容的是,村里能人龙希慷慨解囊,先后捐出15万元,全力支持棠霞村设立殡葬改革基金,通过制度约束和物质激励,引导村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3年来,已有23户家庭享受丧事简办奖励,累计发放13万余元。每一份奖励金背后,都藏着一段破旧立新的故事——村民陈后斌家里条件不错,但因见过太多大操大办的场面,他一直反对铺张浪费,多次交代家人要将他死后的遗体火化。在陈后斌70多岁过世时,后辈谨遵老人遗嘱,请村上联系火化,并简单治丧。他的女儿送来一面“贴心服务 一心为民”的锦旗,感谢村上帮助父亲完成遗愿。

白血病患者刘泽念,因长期治疗,家里花了不少钱,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临终前,他强烈要求自己的丧事简办:“国家提倡移风易俗,村里又有村规民约,简办既是响应政策,又能为家里省下不少钱。”

刘少明思想开明,他知道子女长期在外打工挣钱不容易,经常用村规民约劝导他们:“以后我的后事,村里怎么规定就怎么办,不要折腾,最多搞3天就上山。” 在老人80多岁去世时,儿女谨遵父亲教诲,没有举办冗长的仪式,办丧一切从简。

……

随着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棠霞村的乡风民俗迎来质变:治陋习,环境焕新颜。过去,丧事鞭炮、乐队响声震天,大操大办产生大量餐厨垃圾、白色垃圾。如今,办席就几桌亲朋好友吃饭,用村民的话说就是:简简单单、“清清坎坎”。

省开支,钱包鼓起来。村党总支部书记马叶群算了一笔账:“至今全村共有23户领到慰问金,每户操办费用2万至3万元,相比原来节约4万元左右,23户就省下90多万元。节约减负也是变相增收!”

聚民心,产业更兴旺。厚养薄葬蔚然成风后,村民凝聚力显著增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识。如今,村民自觉爱护公共环境,主动整理房前屋后,积极配合村集体项目建设。去年,棠霞村通过发展种植、盘活资产,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当前正朝着50万元的新目标奋力前行。(李容容)

编辑:黄珂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