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话要跑30多公里去城区,现在我在家门口也能做这个手术,看病就医确实越来越方便了。”近日,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居民杨冬元在镇中心卫生院做完脂肪瘤切除手术。得益于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下派专家骨干到卫生院,手术顺利完成,实实在在提升了他的健康获得感。

让老百姓就近“看上病”“看好病”,今年以来,永州市冷水滩区积极探索建设紧密型医共体,通过派驻专家对接帮扶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破解基层看病难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杨冬元今年61岁,患脂肪瘤已有一段时间,碍于在乡镇交通不便,且无明显症状,之前并没有选择手术。如今,听说城里来了医生和专家,他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来到普利桥镇中心卫生院治疗。“这个手术做得很成功,我现在感到非常舒服。”普利桥镇居民杨冬元说道。

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今年派遣4名专家下沉普利桥镇中心卫生院坐诊带教,从临床操作到理论知识一一指导,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水平,并引进呼吸机、降钙素原等优质医疗设备共享,大幅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下沉乡镇卫生院坐诊(李想 摄)

“通过医共体建设,我们实现了与总院的设备、人才、信息共享,今年1-6月份住院人次达80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0%,双向转诊人数也在增加,基层的医疗吸引力明显提升。”普利桥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唐荣国介绍。

冷水滩区探索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完善急救网络建设,并通过下乡坐诊、医疗巡诊等方式,破解基层医疗资源分散、服务能力薄弱、群众就医不便等难题,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少跑腿、少花钱”中享受到了有质量、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专家指导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水平(李想 摄)

冷水滩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人才与技术双下沉,对全区19个乡镇街道的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制化帮扶,推动‘一院一特色’建设,打造冷水滩区‘1+1+N’紧密型医共体模式。同时通过搭建四大中心信息平台,实现影像、心电等数据实时共享,力争年内基层检查结果互认率达95%,真正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健康愿景。”(李想)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