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得了膀胱癌,患者以为只能‘切膀胱保命’,现在我们有了新选择——既能保命,又能保膀胱。”近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兼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祖雄兵教授介绍,他带领的省医与湘雅团队创建的“膀胱癌保膀胱中国模式”,不仅让近400多名膀胱癌患者成功留住器官,更以三项突破性临床研究登上国际权威期刊,被欧美权威指南引用,成为全球膀胱癌治疗领域的一股中国力量。

五年磨剑:精准治疗的进阶之路

2020年,面对国际标准新辅助化疗40%的失败率,祖雄兵带领团队开启治疗路径的革新,建立多队列研究: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免疫治疗、新辅助化疗和免疫联合治疗,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在全国15家中心验证下,联合治疗肿瘤应答率跃升至60%。

这一年,新的国产靶向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ADC)问世,这种国产创新药能精准识别癌细胞表面HER2蛋白,从而达到精准杀死癌细胞的目标。祖雄兵团队将其与免疫药物联用,开始了“膀胱癌保器官保功能”系统治疗方案的第四个队列研究。

“传统化疗就像用炮火饱和式攻击,难免伤及无辜。而这种新的靶向化疗药物则是精准定位的导弹,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很小。”祖雄兵解释。

这项新的研究成果于2025年3月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iMeta第4卷第3期封面。这直接超越了国际沿用多年的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提出的“仅3厘米以下、单发且未合并原位癌的膀胱肿瘤”的保膀胱选择模式,让适用人群扩大数倍,为更多的患者保住了器官和功能,极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生命守护:科学筛选下的器官保留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每位膀胱癌患者都需闯过四道关:泌尿外科、肿瘤科、影像科专家联合会诊的多学科把关;根据基因检测选择化疗、免疫或靶向方案的个性化治疗;4个周期后通过影像+膀胱镜活检确认肿瘤消失的精准评估;对影像完全缓解者实施最大程度电切术+1年免疫维持或三维适形放疗的综合治疗。

“我们的保膀胱模式惠及更多中晚期膀胱癌患者。”团队骨干郭玺主任医师强调,不同于国际传统标准,中国方案让肿瘤多发、侵犯膀胱全层的患者也获得保膀胱机会。祖雄兵团队对400例接受该治疗方案的患者随访2-5年显示:无一人因病情进展需切除膀胱,少数复发患者肿瘤也是早期,只需切除肿瘤,即可继续保膀胱治疗。

燎原之势:破壁前行的中国智慧

“膀胱有无切除,生活质量是天壤之别。”祖雄兵算了一笔民生账:患者免除了挂尿袋的身心折磨,医保节省了高昂的手术费用,社会减少了劳动力损失。但新方案的推广之路总是充满挑战。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对于国际诊疗指南的新辅助化疗规范执行率不足5%(2019年),很多医生仍习惯“一切了之”。

为破此困境,给更多膀胱癌患者带去“保器官保功能”的福音,祖雄兵带领团队三管齐下:五年间,他巡讲覆盖全国多地,在有关国际会议展示手术录像和生存数据,用一个个保膀胱的成功病例为同行普及“保器官保功能”的治疗理念和方案;在他牵头开设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肿瘤保器官保功能门诊”里,他用通俗的语言直接向患者普及“得了癌症≠切器官”的理念;并用数据向世界证明中国智慧。

今年六月,祖雄兵团队的最新成果再次震动学界——基于400例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证实:基于新辅助治疗影像完全缓解的保膀胱综合治疗安全有效。他坚定地说:“肿瘤外科的未来一定是保器官、保功能!”(吴心怡)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