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权威认证天然富硒土地有望新增三处

鹤峰木耳山茶园。

中国地质学会近日公示第五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结果,全国共有24个地块被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我省竹山县宝丰—擂鼓—秦古镇、鹤峰县走马镇、宜城市郑集镇的三处天然富硒地块成功入选,全省获认证地块总数有望升至八处。

新增资源赋能特色农业,本次入选地块均为湖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竹山县地处秦巴山腹地,此次认定的宝丰镇、擂鼓镇、秦古镇天然富硒地块总面积达78590.11亩,土壤硒平均含量高达1.105mg/kg。当前,竹山县立足富硒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茶叶、粮油、黄牛和食用菌“四金”产业,推动智慧农业与科技融合,有效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鹤峰县走马镇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此次认定的天然富硒地块覆盖18个行政村、1个茶场和1个林场,天然富硒土地面积共39300亩,土壤硒平均含量0.61mg/kg,且全部符合绿色富硒土地标准。在鹤峰县农业农村局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下,走马镇通过深化产业融合、强化科技支撑,初步形成以茶叶、葛仙米、水稻为主的富硒产业体系,推动“硒资源”向“金产业”高效转化。

宜城市郑集镇地处汉江、蛮河交汇地带,此次认定的富硒地块面积为17625亩,其中,绿色富硒土地6765亩,无公害富硒土地10860亩,土壤硒平均含量0.44mg/kg。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郑集镇发展鸭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里的鸭肉品质鲜美,鸭蛋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近年来,郑集镇聚焦区位与资源优势,全力建设湖北鸭产业第一镇。

长期致力于富硒农产品研究的武汉轻工大学教授程水源认为,天然富硒土地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赋予了农作物一种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无需添加富硒肥料,农作物就能自然吸收到丰富的硒元素,转化为营养价值更高的富硒农产品。对于农民来说,这意味着他们无需额外增加人力、物力成本和资金技术投入,就能收获到经济价值远超普通农产品的富硒作物。以大米为例,市场上质量稍好的大米每斤售价5元,而品牌富硒大米则可以卖到每斤20元,这样的价格对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记者周莹)

编辑:左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