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发布会第四场,解读《关于实施枢纽提能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湖北将实施五大行动、打造五大高地,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进开放支点建设。
推动武汉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
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短短5年间,湖北外贸连上4个大台阶,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入快车道。
今年一季度,全省开放型经济起势有力、全面向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6.6%,高于全国15.3个百分点,规模在全国排名较去年前进一位;新设外资企业156家,增长18.2%;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4.5亿美元,全国第2。
“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在对内对外开放上奋力赶超进位,开放型经济在全国争一流,实现从沿海开放后队向新时代发展前队的跃升。”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小红介绍,《行动方案》既对标沿海开放大省先进经验,又结合湖北独特优势,推动湖北自贸试验区打造对内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进武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改革创新,推进新型易货贸易试点,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干在先、走在前。
龙小红介绍,《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湖北高水平开放短板,以及市场主体所需所盼,在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企业出海、畅通国际物流通道、优化通关、金融等方面重点突破,重构开放通道、重塑物流体系,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五大行动推动高水平开放
打造什么样的开放高地?怎样打造开放高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五大行动、打造五大高地。
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实施外贸龙头企业育强、外贸平台倍增、专精特新外贸“小巨人”、中小外贸企业“繁星成长”四大计划,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实施平台能级跃升行动,打造制度创新高地。加快实施湖北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建设全国领先的综合保税区,全面提升产业园区开放水平,支持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发挥平台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打造高质量开放型经济集聚区。
实施国际物流通道提升行动,打造开放枢纽辐射高地。建设天河机场、花湖国际机场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提升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枢纽集结能力,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形成国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辐射最广的现代物流体系。
实施惠企发展便利化行动,打造开放环境高地。从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企业出海便利化水平、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三方面,实施一系列惠企举措,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实施“开放湖北”全球影响力提升行动,打造开放要素集聚高地。深化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外事等全方位开放合作,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特别是打造高能级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好高水平开放创新研究院,办好相约春天赏樱花、中国—北欧经贸论坛、世界500强对话湖北等品牌活动,讲好湖北“开放故事”,全面提升“开放湖北”全球影响力。
加快布局一批境外分拨中心和海外仓
4月24日凌晨4时59分,货运航班5Y8244从河内飞抵花湖国际机场,停留3小时后飞往芝加哥,自此,“河内—鄂州—芝加哥”往返定班航线正式开通。这是今年花湖国际机场开通的第10条国际货运航线,目前已累计开通货运航线98条,引入货运航司23家、货代企业85家。
通道是对外开放的基础支撑。建强通道,不断提升开放枢纽能级。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万舒晨介绍,将编制实施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加快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吴家山国际陆港主枢纽、阳逻港铁水联运特色枢纽及省内节点优化布局,积极拓展中欧、中亚、铁水联运特色线路;大力推进“一单制”“一箱制”服务模式创新,扩大“快速通关”模式覆盖范围,建立中欧班列(武汉)数字化平台,加快布局一批境外分拨中心和海外仓,提高境内外集货和集散服务效能。
如何进一步畅通跨境物流?武汉海关副关长、党委委员刘天竹介绍,将以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为抓手,在全球经贸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的形势下,聚焦外贸需求,出台新一轮支持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朝霞 通讯员 沈商轩)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