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3月10日消息(记者邓子依)3月10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武汉市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

《行动方案》提出,今年武汉全市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进“10+2”工作体系,即推进10个领域重点工作,突出2个方面重点支撑,推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应用、突破性产品、数字底座建设、优化发展生态等四个方面工作,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武汉市的全面落地。

在推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应用方面,武汉市正在推动20多个行业大模型的垂直应用,并将重点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今年,武汉市将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区中设立智能体空间,支持智能体的研发和落地应用,并开展全市首批智能体产品和创新创业团队入库培育。同时,武汉市还将开展10场以上供需对接活动,推动人工智能企业联合行业企业,开发工业、医疗、教育、法律、文创等垂直领域智能体,形成武汉智能体产品矩阵。此外,武汉市还将打造一批轻量化智能体产品,在市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推广应用,形成规模化智能体应用,并发布第二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

在推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产品方面,武汉市将重点推动“AI+机器人”“AI+汽车”“AI+PC/服务器”“AI+手机”“AI+眼镜”五大应用落地。依托武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创新优势,武汉市将加快整机人形机器人研发,并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平台,深化大规模智能网联车辆示范应用。同时,武汉也将推动手机向AI手机升级,并加快智能穿戴设备布局。

在推动适度超前的数字底座建设方面,武汉市将加快算力、运力、存力和数据集建设。今年,武汉市将加快8家智算中心和2家超算中心建设,同时加快建设全国首批“5G扬帆之城”城市,强化武汉市在“光芯片-光纤光缆-光模块-光器件”的一体化领先优势。此外,武汉市还将推动高性能存储芯片扩大市场覆盖率,并建设20个高质量数据集。

在推动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生态方面,武汉市将加大初创企业的发现和培育力度,全市三个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区将提供各不低于1万平方米的创业空间,市区各类创投基金也将加大对人工智能初创项目支持。同时,武汉市也将开展各类创业服务活动,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和开源创新中心,并加强AI安全治理。

《行动方案》还提出了人才和平台保障措施,明确将注重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人才,制定出台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并批量引进专业化人才。同时武汉市也将加强和高校院所联动,服务在汉高校增设AI专业,扩大培养规模。在平台保障方面,武汉市将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区试点建设人工智能“特区”,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并加强创新制度供给,建设场景创新实验室。

编辑:左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