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8月25日消息(记者邓子依)8月25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在武汉启动。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近年来,湖北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经济总量已先后站稳4万亿元、跨越5万亿元、迈上6万亿元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当下,湖北大地处处洋溢着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干部干事创业的蓬勃活力。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现场(央广网记者邓子依 摄)
科技创新是湖北活力的核心驱动力。湖北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4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64家,10家湖北实验室高效运行,全省汇聚了82位院士、41.5万名研发人员、1121万名技能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在成果转化方面,湖北推动“百花齐放式”的转化模式,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500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诞生了全球首款北斗全频点高精度芯片等10余项重大成果,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同时,湖北设立700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群,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万家,社会融资规模超13万亿元,打造了“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现代产业为湖北活力筑牢了根基。湖北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布局25个未来产业新赛道,研制10款人形机器人,实现脑机接口产业化突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35%,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湖北以“智改数转”破除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目前,5G基站达17.6万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长40%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此外,湖北还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5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9个中试平台入选国家首批重点培育名单,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双向开放为湖北活力拓宽了发展空间。湖北重塑“九州通衢”交通优势,实现“市市通高铁”,花湖国际机场开通104条货运航线,构建了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为物流运输和人员往来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对外贸易方面,湖北链接“九州通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60多国设立160个海外仓,上半年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湖北优化“九州通融”环境,连续3年为经营主体降本超千亿元,市场主体年增百万户,上半年入境旅客同比增54.89%,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开放氛围。
区域协同的竞相发力,激活了湖北发展的全局。武汉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襄阳、宜昌跻身全国城市50强,武汉都市圈、“武襄十随”“宜荆荆”产业集群加速成长,形成了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湖北8个县跻身全国百强,县域城乡加速融合。十大农业产业链产值突破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在国家年度考核评估中实现“9连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凝聚湖北发展合力。湖北积极推动楚商回乡、校友回归,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增就业连续4年超9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连续3年超过40万人;每年推进十大类民生项目,城市10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圈基本形成,让群众能够便捷享受到医疗服务。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平安稳定态势巩固,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为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注入了持久活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北全省GDP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进出口总额增长28.4%,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全国靠前、中部领跑。湖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稳固,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引擎作用更加凸显,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