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4月18日消息(记者赵玲 实习记者陈彦如)冰箱贴上跃动着编钟纹样,U盘化身“迷你越王剑”,发簪缠绕着楚文化的浪漫……每逢节假日或旅游旺季,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便早早排起长队,人们不再仅限于观赏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镇馆之宝,“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正成为游客与历史对话的新方式。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曾侯乙编钟(央广网记者赵玲 摄)

“我们的文创不是简单复刻,而是让文物‘开口讲故事’。”湖北省博物馆文创发展部主任王亮介绍,以馆藏三大IP——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梁庄王金器为原点,团队将千年文物转化为兼具文化内核与现代审美的实用产品。

今年爆款“一绾青丝·凤凰于飞发簪”便是一例。文物原型的凤翅纹样被简化为灵动的翅膀。“既要保留神韵,又要适配日常穿搭。”王亮说。另一款“越王勾践剑U盘”则将吴越争霸的故事藏进日常,“剑身”插入电脑,瞬间变为“办公神器”。

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一绾青丝·凤凰于飞发簪”(央广网实习记者陈彦如 摄)

在文创中心,记者遇到了刚结账的靳女士:“冷兵器变U盘,创意又实用!”

游客李女士则偏爱编钟纹样冰箱贴:“小巧又有特色,来这里必买!”

据王亮介绍,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消费群体有70%是像靳女士、李女士这样的年轻人。

湖北省博物馆在售的越王勾践剑U盘(央广网实习记者陈彦如 摄)

从“参观文物”到“把文物带回家”,湖北省博物馆的探索折射出文旅消费的新风向——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据了解,湖北省博物馆已累计开发文创产品超5000款,目前在售约600种。其中,2024年全年开发上新文创产品超300款,销售数量突破280万件。

编辑:邓子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