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开通34条多式联运线路 武汉模式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样本
灯火通明的武汉阳逻港一片繁忙景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4月27日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我省已开通“欧洲—武汉—香港”等34条多式联运线路。据统计,全省共申报创建武汉等8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已有4个示范项目获命名,湖北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数量、命名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在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湖北勤达通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公司找到一笔大单——将40万吨大豆从江苏运往重庆。通过对平台内物流资源的统筹,运输代理公司为货主企业提供了一套散装转集装、水路转铁路的多式联运方案,降低了5%的运输成本、节约了10天的运输时间。
多式联运,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近期,交通运输部推广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第一批典型经验,武汉实施的铁水联运港站封闭式一体化运作入选。
重点项目是铁水联运的硬支撑。近年来,围绕以铁水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湖北省、武汉市两级财政投入近80亿元,带动重点项目投资超百亿元,撬动1700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凸显枢纽经济的乘数效应。武汉抓实42个重点项目建设,阳逻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汉欧国际国际物流园、天河机场B型保税物流中心、东湖综保区光谷城市货站等一批枢纽场站相继投运。
今年1—3月,武汉港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5.26万标箱,同比增长4.36%。在铁水联运的助推下,武汉物流业增加值三年间攀升至1933亿元,促进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下降0.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武汉A级物流企业数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列。
近年来,湖北多式联运线增面扩,新开通武汉—印尼拉博塔、武汉—大连、荆州—舟山等直航航线。荆州、武汉、鄂州、黄石相继开通长江班列。(记者戴辉、通讯员潘庆芳、王勋)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