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1月21日消息(记者邓子依 左洋)2025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期间,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达接受央广网专访,分享了中非矿产资源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的“中国方案”。

中国和非洲同为全球主要矿产供应地,当前矿产资源采深逐渐增加,但矿产品位下降,矿山安全与环保约束问题凸显,推动双方在矿产资源传统产业转型上形成共同需求。需求催生合作,合作凝聚力量。张达指出,“为破解上述难题,前期我们以中国和南非矿产资源领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纽带,形成了中国南非矿产资源联合研究中心和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一系列技术攻坚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面对矿产开发的核心难点,中国技术与中国方案正发挥关键作用。张达介绍,实验室围绕矿产全产业链需求,构建了多维度的技术布局。在顶层设计层面,推行本质安全的矿山开采设计,从源头提升开采可控性;在装备支撑层面,引入微地震监测系统、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等先进设备,打造智能化、无人化的选矿作业体系,既保障安全又提高效率;在绿色发展层面,聚焦尾矿的循环利用,开发细粒尾矿砂制透水砖等技术。

“中非合作是双向双赢的。”张达表示,非洲深井开采等技术引入中国,中国低品位矿处理技术、数字化基建设施等成果落地非洲,相关技术已服务于赞比亚、南非等地矿山。未来,双方将完善合作框架,推进矿产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深化科技与企业需求融合,加强人才交流,让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深度融合,共促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编辑:赵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