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7月7日消息(记者邓子依 实习记者向潇逸)废弃鞋盒变身别致相框,用过的奶茶袋被折叠缝合成为实用纸巾盒,不起眼的纸板被巧妙裁剪成稳固手机支架……7月4日,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筑梦”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变废为宝 共筑梦想家”环保实践活动现场,学子们围坐桌旁,以创意巧思和实际行动,探索资源再利用的新可能,将环保理念转化为美化生活的文明实践。

“变废为宝 共筑梦想家”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邓子依 摄)

“我们发起‘变废为宝 共筑梦想家’项目,就是为了响应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绿色低碳的号召。”项目负责人王润锦介绍,该项目围绕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核心在于通过资源循环和废物利用的方式,推动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融合——既解决社区废物堆积、空间利用不足等问题,更着力引导参与者树立环保意识,共建美好家园,让“绿色生活”成为自觉行动。

学生开展变废为宝环保实践(央广网记者邓子依 摄)

项目的生命力,扎根于坚实的组织架构与创新运作模式。团队依托“校地共建”,与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密合作,精准对接需求,在社区设立实践基地;通过“多方联动”争取学院党委、校团委专项经费支持及武汉市公益组织“绿色江城”物资援助。为确保服务畅通,团队在“志愿汇”平台实现活动透明化管理,并建立涵盖服务知识、礼仪及实操的志愿者培训体系。

“我们根据志愿者的专业背景,如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分配不同的任务,如花园改造、环保实践、科普宣讲等,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优势。”王润锦表示,“专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该项目最鲜明的特色,专业知识在社区一线找到用武之地,既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也为社区注入青春活力。

“变废为宝 共筑梦想家”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邓子依 摄)

成果在点滴中积累。自2022年启动以来,项目已开展服务31次,汇聚志愿者1500余人次,服务时长3210小时。硬核数字背后,是数百件废旧物成功回收再造,化为上百件实用物品与精美装饰,惠及东亭社区、宝安社区等多个社区的上千人次。

“记得一次组织大家制作环保手工袋,起初大家对‘变废为宝’理念理解不深。但被创意热情感染后纷纷参与进来,把废品变为美丽实用的袋子。”志愿者黄奕舜感慨,这让他真正触摸到文明实践的力量——不仅美化环境,更温暖人心,凝聚向善向上的能量。

李俊展向记者展示其用废旧塑料瓶、纸张和奶茶袋制作的手提灯笼(央广网记者邓子依 摄)

首次参与“变废为宝”活动的李俊展则兴奋地展示着他用废旧塑料瓶、纸张和奶茶袋制作的手提灯笼,灯笼上“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的毛笔字样格外醒目。“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固体废物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展望未来,王润锦表示,团队将进一步巩固“专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式,建立常态化需求调研与居民反馈机制,持续深化项目内涵、拓展服务领域,以多元活动传播环保理念,着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明实践品牌。

编辑:左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