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孝感10月23日消息(记者赵玲 通讯员李林)10月22日,孝感市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文化发展与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专场。会议介绍,“十四五”期间,该市锚定“中华孝文化名城”和“国内知名的文化生态康养型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目标,深耕资源禀赋、创新路径,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广电深度融合,凝练形成六大亮点,为孝感“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
在公共设施建设上,孝感围绕“15分钟文体生活圈”,推动设施从“基础覆盖”向“优质普惠”升级。文化领域,“三馆一场二中心”体系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建成,孝昌文化中心开放,汉川、大悟文化中心主体完工,全市有图书馆8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1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02个、城市书房45座,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05.79平方米;体育领域,市奥体中心、3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体育公园建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22平方米,全民健身设施实现乡村、社区全覆盖,“15分钟健身圈”全面建成;广电领域,5县市建成应急广播体系,广电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文化供给方面,以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为核心,实现从 “单一输出”向“多元普惠”转变。五年来推出大戏6部、小戏11部、综艺节目127部,1部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5部入围全国展演,16部入围省级展演,楚剧《大将军吴禄贞》《淬火》分获湖北省第十一届、十二届屈原文艺奖;举办第八届湖北省楚剧艺术节、孝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等惠民活动年均超2000场,公益电影年均放映3万余场,惠及群众超千万人次。
文脉传承上,深耕“孝文化”,推动从静态保护向活态创新跨越。新增中国传统村落4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16项;云梦睡虎地秦墓入选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云梦郑家湖墓葬获评2021年中国社科院六大、国家文物局十大考古新发现,应城门板湾遗址等8处文物入选湖北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大悟宣化店镇入选湖北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孝感城隍潭老码头、云梦楚王城遗址公园建成。
体育事业以“全民健身”“竞技突破”双轮驱动,获评全国社区足球场地建设试点城市等称号,获湖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承办权;建成1个市级、5个县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每千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99名,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完善。品牌创建成效显著,汉川、孝昌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申报1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4个湖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A级旅游景区数量实现翻番,现有45家(4A级14家),有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体育过大年、孝感马拉松、安陆“乡超”等特色赛事。
产业融合方面,推动文体旅、文商旅等融合,完成旅游投资176.01亿元(30亿元以上项目2个),2024年体彩销售85719万元;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898.5万人次,旅游收入154.09亿元,同比分别增20.92%、27.77%;华强方特孝感文旅项目、天屿湖文旅小镇等加快建设。
发展举措上,出台《关于推动孝感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成立旅游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赛事体系,承办DY国际篮球挑战赛等赛事,培育村(社区)运动会等品牌,每年城区组织大型群众体育赛事40余场,吸引近10万人参与;持续推动融合破圈,坚持“旅游+百业”,借助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国际篮联三人篮球赛、安陆“乡超”、汉川百强县篮球联赛等平台,同步举办“非遗购物节”“美食嘉年华”市集。
下一步,孝感将深化文化惠民,打造楚剧展演等品牌,培育“一县一品”,加快汉川、大悟文化中心建设;激发文旅消费,服务方特等项目,支持白兆山、天屿湖创5A级旅游景区,打造“孝云文旅走廊”;繁荣体育事业,实施后备人才强基工程,承办全国全省大赛;推进广电创新,建设新型广电网络,加快全域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