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9月18日消息(记者左洋 实习记者张靖迎)9月17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聚焦武汉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记者在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武汉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创新增长极,科研城市排名从全球第13位升至第9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66万家,2024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7%,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90%。
具体来看,武汉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实验室体系不断完善,汉江实验室获批并加快推进建设。在汉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41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产业创新动能全面迸发,组建了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以领军企业为核心,整合97家上下游企业及高校院所,聚集科研人员3700余名,投入近90亿元科研资金,产出了“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等重大成果。成果转化体系持续优化,线上建设湖北科创供应链武汉节点,入驻企业2万多家;线下建设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2家、中试平台210家,在全国率先实施技术交易“四方有奖”政策措施,发布全国首单“高校院所概念验证保险”,培育“汉版”技术经理人近3000人。2024年,武汉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是2020年的2.76倍。
协同创新格局纵深拓展,围绕“一城五谷三廊”,高标准建设东湖科学城,推动光谷、车谷、网谷、星谷、药谷“五谷”协同发展,促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武汉滨江数创大走廊“三廊”融通。深化武汉都市圈科技同兴,加快“金三角”科技同频,推动“中三角”协同发展,强化与长沙、南昌等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机制。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多元载体,到目前为止,武汉市已有3家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89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9家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覆盖50多个国家,“聚全球、供全球、用全球”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021年以来,武汉连续4次将“新春第一会”主题聚焦科技创新,颁布实施《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大力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实施“五大工程”,出台“十大措施”,推进创新创业特色街区(小镇)、创新园区(楼宇)建设,建设面积超800万平方米。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武汉打造成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科技力量,扎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