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失墒加快,全区20余万亩稻田面临干旱威胁。面对旱情,咸安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行动,通过科学调度水源、跨区域协调借水、提前疏浚沟渠等措施,打响抗旱保粮攻坚战,确保秋粮生产稳定。

“按调度令开闸3个流量,连放10天!”8月1日,在咸安区四门楼水库新建的水闸前,咸安区水利和湖泊局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防汛抗旱指挥部指令执行放水作业。此次放水可保障马桥、横沟桥两镇3万多亩农田的灌溉需求。与此同时,南川水库同步开闸调水,汩汩清水沿南干渠和淦河而下,有效缓解了桂花镇、马桥镇等地近5万亩稻蔬的旱情。

为应对持续旱情,咸安区组建乡、村、组三级护水队分渠巡查,确保每一滴水都精准流向田间。据统计,自旱情发生以来,四门楼、南川、王英三座水库接力放水,累计向下游输送清水近2000万立方米,覆盖双溪、横沟、贺胜等9个乡镇的受旱区域。

“我们提前在水库塘堰蓄水1.36亿立方米,为抗旱保粮打下了坚实基础。”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学研判、精准调度,目前全区灌溉水源总体可控,未出现大面积绝收情况。

在高桥镇澄水洞村,村党总支书记陈绍宏带领村民不等不靠,6月底就组织对塘、沟渠进行清淤疏浚,提前解决了2个组49户116人85亩农田的灌溉排水问题。7月中旬,又两次聘请专业人员疏通灌溉管道,保障了周边60户约2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这水太及时了,救了我家700亩稻田的命呀!”看着清澈的渠水流入稻田,双溪桥镇陈祠村种植大户张雄辉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咸安区各地还因地制宜采取截流引水、筑坝翻水、机械提水、打井找水等多种措施,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抗旱工作格局。

从水库管理人员到乡镇干部,从村“两委”成员到普通村民,各级力量同心协力投入抗旱一线。截至目前,咸安区20余万亩受旱农田灌溉用水得到有效保障,为夺取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胡剑芳)

编辑:邓子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