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2025年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在武汉开幕。 在江岸区分会场,一场以“戏曲润童心,经典永流传”为主题的中小学戏曲教学展演活动精彩呈现,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全国的音乐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学生代表齐聚江城, 共同观摩江岸区“戏曲进校园”工作十年深耕的丰硕成果。
课程育人: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在现场展示的戏曲实践课上,学生们以京剧《红灯记》《定军山》经典选段为蓝本,通过细腻的身段表演与生动的唱腔演绎,将生活场景转化为富有韵律的艺术语言。水袖翻飞、眼神灵动,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跃然眼前,引得观众连连喝彩。这堂融合趣味性、互动性与文化性的音乐课,正是江岸区教育局“戏曲进校园”日常工作的生动体现。
自2015年启动“戏曲进校园”工程以来,江岸区教育局构建起“课程+社团+展演”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全区30余所中小学开发京剧、越剧等7大剧种校本课程20余门,创编《戏曲广播操》等特色教材,实现音乐课程100%覆盖。多所学校获评“武汉市戏曲进校园示范校”,形成“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艺术教育格局。
实践赋能:艺术展演屡创佳绩
活动现场设置了“水袖教学”互动区,为参与者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戏曲文化体验。通过老师讲解经典剧目故事及人物唱腔和水袖表演,激发参与者一同体验水袖舞动的优雅与灵动。观众纷纷表示,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让他们对戏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深耕十年间,江岸区中小学艺术教育成果丰硕。在2025年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该区斩获8项国家级大奖,涵盖声乐、戏剧等四大类别;连续五届获教育部“优秀组织奖”;30余所学校在省市级展演中摘得一等奖。据统计,江岸区年均开展戏曲主题活动50余场,参与学生超2万人次,形成“人人爱戏曲、校校有传承”的生动局面。
江岸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戏曲进校园”工作内涵,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教育覆盖面,创新美育实践形式,推动形成“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艺术教育新格局,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少年注入持久动力。(供稿:江岸区教育局)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