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武汉市江岸区“江岸之光 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及周边历史街区展开。区内多所小学学生化身“追光先锋”,于张自忠路、郝梦龄路等英雄街巷,借助沉浸式剧游、AI解密等创新形式,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精神探索之旅。

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展厅,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抗战时期武汉作为战略大后方的重要地位。资深媒体人余坦坦以其家族抗战故事为引,通过照片、勋章、书信等史料带领学生“对话”新四军战士葛林、八路军团长李玉治。

“在武汉保卫战最艰难时刻,是什么支撑抗战英雄坚守阵地?”育才怡康小学五年级学生张绎辰向余坦坦提问。余坦坦随即展示李玉治团长的战地家书,引用其中“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回应:“英雄并非天生无畏,而是心中承载着比生死更重的信念。”

在镌刻英雄名字的街道上,学生们沉浸式体验红色剧游《烽火少年行》。他们化身抗战少年,扫描路牌触发AR技术,战火纷飞的武汉保卫战场景瞬间叠加于现实街景。少年们破译密码、执行任务,触手可及的历史细节让英雄精神直抵心灵。 ?

“当我站在陈怀民路上破解密码时,突然懂了什么是课本上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沈阳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刘博延的感悟,正是思政教育从“入耳”到“入心”的生动写照。

沈阳路小学思政教师周宇静站在英雄路上感慨:“江岸区的每一块青砖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条街道都是我们学习的‘活教材’!”

这场融合历史传承、科技体验与非遗文化的沉浸式思政实践,成功将百年党史从书本投射进现实场景。“江岸之光·行走课堂”以思政为魂、创新为翼,探索出一条“科技+思政+行走”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供稿:江岸区委宣传部)

编辑:邓子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