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孝感市孝南区活力盎然。沃野上,翠绿的麦浪如绿色锦缎铺展大地;村落中,古朴的遗址与现代景观相得益彰。从朋兴乡的田园综合体,到肖港镇的古村落复兴,再到三汊镇的绿色发展之路,孝南区财政局创新财政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精准赋能,一幅幅动人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聚焦财力保障,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走进孝南区丹阳古镇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平坦的沥青路串联起白墙青瓦的房屋,碧波荷塘与智慧农田相映成趣。谁能想到,这里曾经道路狭窄、环境杂乱。如今的华丽蝶变,离不开孝南区财政局以竞争性财政奖补项目为支点,撬动多元投入的创新实践。
2023年,孝南区抓住省级竞争性项目契机,成功争取到丹阳古镇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项目。在孝南区政府的领导下,区财政局与朋兴乡政府密切配合,统筹资金、人员和资源。项目总投入资金2023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资金4000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2000万元,统筹各类专项675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7480万元。通过“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分散的资金整合起来,为示范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财政资金的精准引导下,片区将18个自然湾的闲置土地、老旧房屋纳入统一改造,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开发怡荷园民宿、壁画打卡墙等新业态,复兴“朋兴剪纸”“京鼓演奏”等,打造红色研学路线,文化赋能旅游收入增长40%。
古村焕新,“文化+生态”双轮驱动乡村振兴
在汉十高速孝感孝南段旁,肖港镇金神村这座沉睡三千年的殷商古村落正悄然苏醒。曾经污水横流、年轻人纷纷外出的村庄,如今已焕然一新。
孝南区财政局构建“多元资金拼盘”,积极向上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745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68万元,总计1413万元的投入,为古村发展按下“加速键”。
资金合理流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文化广场打造和农旅产教基地培育等方面。如今,金神村形成了“一核两带三区”格局,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垃圾处理实现闭环。同时,通过共建机制,25个庭院美化达标家庭获政府奖励,6000平方米“小三园”由村民亲手打造。村里还建成了村级民俗馆——“金神故事馆”,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幸福食堂+老年互助”养老模式成为孝感市级样板。
绿色发展,苗木经济+文旅融合新路径
走进孝南区三汊镇松柏村王家田湾,曾经道路泥泞、环境脏乱的落后村庄,如今已变成干净整洁、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
三汊镇政府立足松柏村实际,探索出“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产业支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项目总投资1408万元,孝南区财政局向上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1008万元。群众积极参与,自发筹资8万多元,投工投劳200余人次,拆除危旧房屋和旱厕。
村里创新建立“1+4”议事平台,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确立“三不”原则。在共建共享机制下,700米驳岸整治、5000株苗木栽植等工程快速推进,曾经的垃圾堆变成了小花园,废弃的景观岛升级为主题打卡点。
松柏村深挖林业资源优势,向上争取100万元省级财政扶持资金,扶持企业流转土地4000余亩发展苗木经济,探索“林业+文旅”模式,打造花圃园、采摘园等特色项目。2024年,松柏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下一步,松柏村将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共美”,孝南区财政局以机制创新释放政策红利,财政资金就像一根“金扁担”,一头挑着政府的责任担当,一头挑着百姓的幸福生活,助力越来越多的村庄绘就美好生活新图景。(供稿:孝感市委宣传部)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