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十堰10月31日消息 “杨某某,我们是茅箭区公安分局的民警,因你涉嫌一起故意杀人案,跟我们走一趟!”10月31日,记者从十堰市公安局获悉,该局经过22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于近日成功破获了“2001.5.6”命案积案。

民警对案件证据进行复核(央广网发 十堰市公安局供图)

命案初发 陷入僵局

“在茅箭区某小区墙角处发现一具女尸……”2001年5月6日,茅箭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接到群众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勘查。但尸体所在位置可能不是第一现场,没有监控、没有凶器、没有目击证人,一时间,案件陷入僵局。

茅箭区公安分局迅速成立命案专案组,专班民警对案发现场再次开展了细致勘查,并对案发地及死者遗体进行了详细的勘验检查,从提取的相关物证入手,重点以案发地附近施工、装修单位工作人员为重点对象开展细致摸排;同时,从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入手,排查被害人的亲属朋友、走访周围邻居群众,并不断扩大排查范围。但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虽经大量走访摸排,但案件侦办没有实质进展。

接续奋斗 抽丝剥茧

由于受害人陈某芳社会关系较为复杂,民警多次将采集的生物检材送检,但都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

“专案组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从来没有停止对这起命案的侦破工作,始终坚持尝试运用各种途径来侦破此案。”茅箭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负责人说。

2018年,随着警务技术的革新进步,茅箭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刑事技术室负责人吴杰受命建立生物检材信息数据库,而吴杰正是当年对该案进行勘验的法医。历时3年,吴杰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生物检材信息数据库,并达到了采集率100%、覆盖率100%。

“有了这个库,破案的希望就更大了!”吴杰带领技术室民警对陈某芳被害案的生物检材信息进行比对。

攻坚克难 拨云见日

“师父,您看看这个,跟嫌疑人遗留下来的生物检材非常相似。”在吴杰的带领下,法医孙章印对新比中的一个数据提出了疑问。

民警开展对比排查(央广网发 十堰市公安局供图)

绘制图谱、分析数据、划出重点人员,经过日复一日的分析比对,终于在2023年9月22日,吴杰带领技术室全体民警比中了十余个涉案嫌疑人的信息,案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湖北省公安厅和十堰市公安局重案攻坚队的支持下,又经过数天的排查,将涉案嫌疑人范围缩小到三个以内。民警立即对相关人员进行一一摸排核查,终于,在十一假期期间,发现了与22年前涉案嫌疑人特征相似的男子杨某某。

民警梳理发现,杨某某曾报过一起被诈骗的警情。为了防止打草惊蛇,民警一方面商请当地派出所对其以告知案件进展为由约时间见面,一方面对该男子的生物信息及相关特征进行采集。

“比中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重案攻坚队的法医王彦涛和吴杰历经4个小时分析,终于成功比中该男子。

天网恢恢 法网难逃

杨某某到案后,对其在2001年杀害陈某芳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2001年5月5日晚,杨某某在下班回家途中,路遇搭讪的陈某芳,后双方发生言语冲突。见当时天色已晚,杨某某心生歹意,趁无人之际将陈某芳杀害,后抛尸在茅箭区某小区墙角。

据杨某某供述,做案后因害怕被警察找到,就连夜从十堰逃窜,一路上胆战心惊,每晚都会做噩梦。他觉得在哪个地方都不安全,一连换了几个地方,在辽宁、河北、河南、广州都呆过,主要是在工地上做木工,20多年来从不敢使用身份证,看着警察就害怕。

“现在虽然落网了,我睡觉却踏实了。”10月12日,在十堰市看守所内,面对讯问民警,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反倒坦然了。

“时间过了这么久,卷宗里当年的讯问笔录现在看着都泛黄了,一页页纸张的边缘都有了破损的痕迹,可想而知,前后有多少人曾经翻过这本卷宗,又有多少人为这个案子寝食难安。”茅箭区公安分局负责人说。

目前,涉案嫌疑人杨某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记者张卓 见习记者赵玲 通讯员吴涛 戢子轩)

编辑:黄韵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