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1月28日消息(记者赵玲)11月28日,在第三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上,武汉现代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公开发布。该平台是湖北省深化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现代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更好促进人力资源供需精准匹配和价值发现,更好缓解就业总量性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为支点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坚实人力资源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部署,湖北省政府办公厅近期印发《武汉现代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平台以“立足湖北、依托武汉、辐射中部和长江流域、面向海内外”的功能定位,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运营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以供需精准对接为基础、覆盖就业全周期和用人全过程的全生态综合服务平台。

数字赋能,提升供需匹配“精准度”

平台建设坚持数据驱动、智慧赋能,着力夯实人力资源数字底座。通过系统归集湖北全省城乡劳动力资源基础信息、企业用工需求及岗位信息、劳动者就业创业需求信息,并融合人社领域政策、服务、资金、项目信息,以及教育、民政、卫健、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构建起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数据资源体系。

通过完善数据指标体系与技术标准,建立全省统一的人力资源数据目录,动态更新基础库、主题库与共享库,打造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空间。平台持续引入政策、信息和业务数据,开发构建“人力资源数智大脑”,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智能化分析与决策支持,显著提升人力资源供需对接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服务载体上,平台构建了“一网通达”的线上服务平台与“全省一体”的线下服务体系。线上平台为劳动者集成提供“我要工作、我要社保、我要培训、我要政策、我要服务、我要维权、我要离职、我要退休”八大类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我要招聘、我要用工、我要培养、我要政策、我要服务、我要解约、我要退休”七大类服务。线下则以武汉核心服务场所为龙头,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旗舰店”,并通过“加盟店”模式,联动各级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驿站、就业服务站,形成覆盖全省、贯通城乡的服务节点,着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将便捷高效的劳动就业服务延伸到基层和群众身边。

全程服务,传递就业保障“民生温度”

平台汇聚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三方力量,创新推行“岗位找人、政策找人、服务找人”的主动服务模式,聚焦服务就业、服务人才、服务产业三大核心,推动就业服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平台可自愿、智能归集劳动者简历、求职意向与培训需求等信息,精准推送企业用工、政策性岗位及就业见习岗位等信息;常态化组织线上线下供需对接与招聘活动,促进基层引才、企业用工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效匹配。

与此同时,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零工需求池,致力打造全国灵活用工供需阳光平台,规范零工市场发展。围绕创业全过程,提供从意识培育、能力提升到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支持服务。此外,平台正积极稳妥地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职工权益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及其他人社审批服务事项逐步纳入,拓展服务边界。

在提供基础公共服务的同时,平台积极探索市场化增值路径。通过政策、数据、信用与服务赋能,创新开发个性化、定制化数据产品,服务于用工企业、金融机构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多类场景。平台搭建线上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商场,汇集企业招聘、劳务派遣、人才寻访、服务外包、人才测评、人力资源培训、薪酬设计、管理咨询等多样化市场化服务产品。在金融创新方面,平台探索基于职业信用的“创业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推动学历、证书、创业就业经历转化为可量化、可流通的人才资本,并探索开发“人才安业保函”等产品,助力企业稳定人才队伍。

开放协同,提升区域发展“能级高度”

平台将积极深化区域人力资源合作,推动机制共建、资源共享、标准共认,促进人力资源在更大范围自由有序流动。通过繁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生态,既巩固提升传统业态,也大力发展智慧化、高附加值的新兴业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据悉,平台的建设运营,是湖北省深化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健全市场化评价与薪酬体系、优化人才服务流程、推动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审批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区域人才集聚竞争力,特别是面向全球吸引和汇聚各层次优秀人才。

湖北“人”的资源富集、“用”的需求旺盛、“链”的生态良好。武汉现代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的发布,标志着湖北深化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进入崭新阶段。根据规划,到2027年底,实现平台入驻服务机构3000家以上,年服务就业创业超过1000万人次,带动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

编辑:邓子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