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岚图汽车数字化总装车间,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编者按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湖北发展的蓝图。五大产业规模跨越万亿,院士引领构建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省上下正牢牢把握“新”的取向、“高”的取向、“进”的取向、“融”的取向、“实”的取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凝聚全省奋进力量,本报推出“读公报 强担当”专栏,全景展现发展新图景,共同谱写湖北新篇章。

在即将迈向“十五五”的关键时期,湖北万亿产业集群将再添新成员。

继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3个产业后,现代化工及能源和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预计首达万亿大关,湖北的万亿级集群累计达5个。

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将“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第一条。

五大万亿产业从何而来?面向“十五五”,万亿产业集群如何再扩容?

五大产业刷新全国“显示度”

万亿级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摊开湖北的产业版图,可以看到五大万亿产业各展所长,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跃迁”的历史性跨越。

省经信厅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省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推动“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全面升级,地方产业“显示度”越来越高。

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已成为湖北在全球竞争中最具辨识度的产业名片。武汉不仅坐稳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生产基地的位置,更在全国的光电器件、显示面板和先进存储领域占据重要份额。

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大象转身”,在行业百年变革中焕发新生。湖北依托25家整车企业、1800余家规上零部件企业构成的庞大产业链和半径400公里的“四小时供应链圈”,正加速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随着岚图、奕派等品牌快速成长,预计今年东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百万辆大关。

大健康产业突破不断,“首个首次”创新成果频现。依托深厚的科教医疗资源,湖北在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现代中医等领域持续突破,全球首个“稻米造血”一类创新药成功上市。

现代化工及能源产业“向高而攀”,在绿色转型中实现价值跃升。通过沿江化工企业的“关改搬转”,湖北化工产业成功向电子级、医药级、新能源材料等高端领域延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式增值”,实现从“原字号”到“精加工”的跃升。潜江龙虾、洪湖莲藕等地方特色产业突破百亿规模,土特产变成“金招牌”。

科产融合助力产业再跃升

万亿产业集群“俱乐部”不断扩容,根本动能在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当前,湖北正推进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加快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为更多产业跨越万亿大关提供硬核支撑。

在岚图汽车黄金工厂和云峰工厂,每63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岚图汽车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武汉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高端传感器、车载中央大脑、车规级芯片等领域转型发展。同时,岚图汽车将联合光谷5G通信、人工智能、高精地图、芯片、北斗导航等领域优势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把更多科学家的“发现”变成老百姓用得上的“产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上,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探索不止步、创新不停歇。武创院院属“拨转股”项目,已有三分之一成功转股,实现从“财政支持”到“资本接力”的闭环。武创院“朋友圈”越来越大。

前沿技术突破是科产融合的“显示度”。湖北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新质生产力活力澎湃。比如,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建成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脑机接口实现产业化突破,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保持20%以上增速。

通过平台连接、数字加速、前沿引领的三重驱动,湖北正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为“十五五”时期培育更多万亿级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产业链群协同提质

全会提出,要推进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促进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深化产业链群协同提质。

省经信厅负责人表示,在深化产业链群协同提质方面,湖北将更好发挥“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机制作用,加快实施制造业优质企业雁阵梯队培育行动,实施先进产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努力创建高端装备、大健康、现代磷化工循环产业等国家级产业集群。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曾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省之要事”看,湖北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是支柱性产业,但从“国之大者”看,它聚集了一批“链主”企业,是国家信息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对湖北来说,“十五五”时期进一步做强这些产业,也在为国家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重要力量。

“强化链群协同与开放合作,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马承恩看来,湖北要围绕“51020”集群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省内外的产业协同,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同时鼓励本土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在开放竞争中锻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湖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编辑:赵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