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0月29日消息(记者赵玲)平均每118秒就有一台高端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今年1至9月交付量达96992辆,同比增长85%——岚图汽车近日交出亮眼成绩单。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家造车“国家队”成员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岚图汽车数字工厂航拍图(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10月28日,记者随“何以中国·家住长江边”主题采访团走进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岚图汽车数字工厂,探访其产业升级的实践路径。
智造标杆:如何实现118秒下线一台车?
焊接机器人在车身内外灵活走位,在极短时间内精准焊接上百个焊点;在起伏的总装流水线两侧,种类繁多的机械臂灵活跃动,将轮胎、座椅、前风挡、中控台等重要零部件一一组装到车身上……走进岚图汽车数字工厂,上下游生产节拍“一气呵成”。
在这里,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随处可见,新车生产准备周期至少缩短20%,工艺设计成本下降15%以上,新品质量提升10%以上。

汽车电动化焊装车间,机器人在流水线上作业(央广网发 柯皓 摄)
据工厂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全栈自研的工业化设备软硬件分离技术,岚图打破了行业设备黑盒封装现状,不仅掌握关键技术主动权,还在缩短开发周期的同时降低了故障率。在焊装车间,车身骨骼精度智能检测装备实现了事中防控,工作效率提升约20%,产品不良率下降5%。

汽车天元智能架构(央广网记者赵玲 摄)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岚图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卢放表示,企业坚持正向开发,在平台架构、动力系统、智能驾驶等领域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底座。自主研发的智能混动技术,以全域800V系统、5C超充等技术方案,实现了续航和充电效率的突破。
产业引擎:如何带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国家队”,该企业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供应链近地化率达41%,与300余家零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有力带动了武汉本地产业链升级。
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该企业交付量同比增长85%,成为国内首个产销突破20万辆的新能源央企品牌。在湖北“武襄十随”万亿级汽车产业带中,岚图联合产业链伙伴共建智能汽车生态圈,推动湖北汽车产业从规模优势向价值优势跃迁。

岚图汽车出口海外(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目前,岚图汽车产品已出口40余个国家,成为从本土最快走向全球的“中国制造”代表之一。
此外,该企业拥有武汉市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自产“绿电”2000万千瓦时,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1620吨,相当于植树约52.8万棵。这座由传统燃油车工厂改造升级的绿色工厂,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的典范。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绿色工厂,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岚图汽车的转型之路,是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有力印证。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