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9时,随着南北两岸最后一片钢箱梁同时精准就位,标志着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武汉双柳长江大桥顺利实现合龙。

双柳长江大桥是国家高速路网武汉都市圈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湖北省“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全长约3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连接武汉新洲和鄂州华容,是目前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

双柳长江大桥雄踞武汉“东大门”,具有“主塔高、跨度大、桥面宽、材料新”四大特点。其中,南北主塔高度分别为212.78米和213.75米,主跨1430米,采用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桥梁全宽50.5米。大桥主缆采用较传统镀锌钢丝耐腐蚀性提高3倍的锌-铝-稀土合金镀层钢丝,锚固系统则采用耐久性更好的可更换成品索及锚体防水新技术,让大桥“双臂”更加结实有力;主桥钢箱梁顶板与U肋采用双面全熔透焊接工艺,并创新应用环槽铆钉连接钢箱梁节段,让大桥在车辆通行中具备更好的“抗疲劳”性能。

建设过程中,项目施工团队大力推进重大装备工具、材料、软件的研发及核心配套技术的攻关,实现大跨度悬索桥高品质智能化建造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基于阵列式光纤光栅技术的智能索股、“智慧索股技术+内外双向送气除湿系统”的智慧主缆、基于阵列式光纤光栅技术的智慧主梁,三大核心技术受到行业广泛关注。采用新一代一体化智能筑塔机、湖北省首条钢筋网片柔性生产线等技术,实现主塔工厂化、智能化施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研发使用智慧缆索及内外双循环除湿系统,相当于给大桥主缆装上“空调”,可全方位监控调节主缆应力、温度、湿度等,大大延长了主缆使用寿命。

此外,建设团队以智能建造推动环保“提质升级”,将大部分工序转移至工厂内,并通过绿化覆盖、中水回用等环保举措,极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的能耗、扬尘及噪音,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和施工全过程“无害化”。

接下来,大桥将全面开启桥面附属设施施工,力争2025年年底提前建成,2026年3月实现通车试运营。

作为湖北省第40座、武汉市第12座长江大桥,双柳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武汉新洲到鄂州的通行时间将由90分钟缩短为5分钟,有利于加快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同时,项目将打通阳逻国际港到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与光谷的快速通道,促进“光谷”“星谷”联动融合发展。(供稿:中交二航局)

编辑:邓子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