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7月9日消息(记者左洋 实习记者娄艳琼)记者7月8日从武汉市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武汉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已于近日发布,武汉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力、区域辐射力、产业带动力的现代化国际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据了解,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国务院批复《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的城市核心功能。近年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基础设施能力加快突破、航运航线网络通江达海、航运服务功能逐步健全,航运中心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辐射能力长足提升。数据显示,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自2014年首破百万标箱后持续增长,2024年达187.63万标箱,占全省76.7%、长江中上游港口33.7%,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港”。

近年来,武汉以铁水联运一期、金控粮食物流基地、中远海运铁水联运二期等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培育引导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差异化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最大的铁水联运枢纽。累计开辟多式联运通道超50条,2024年完成铁水联运量23.16万标箱,同比增长44%,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内河首位。

截至目前,武汉港有150个生产性泊位,形成9大港区布局及“一核三支撑”集装箱港口群,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超400万标箱,年吞吐能力达1.5亿吨。花山、汉南港区获批临时开放口岸,使武汉港开放口岸扩至3个港区7个泊位。首创长江中上游地区至近洋直航班轮运输,直达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尼,并推动国际航线对接中欧(武汉)班列,形成海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2024年,武汉阳逻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77万标箱,年出入境船舶总量突破了100艘次,稳居长江中上游首位。

长江新区是武汉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阵地,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长江新区阳逻港临港片区已有2000多家企业,80%左右为工业企业,包括钢材深加工、装备制造、大健康等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该区正重点发展港航物流业、临港制造业、航运服务业三大现代临港产业,推动港口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转型发展。

根据《方案》,未来三年武汉将重点聚焦四大方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布局,推动港区协同与疏港通道完善;培育升级临港产业,拓展保税、跨境电商,打造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建设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目标年均增幅超25%);提升航运服务能级,高水平建设武汉航运交易所,发展精细化航运金融;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完善中长期规划,争取政策支持。

编辑:赵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