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文昌9月13日消息(记者索迪 实习记者王超)作为海南省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文昌市的水稻田在超强台风“摩羯”肆虐中损失惨重。近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多名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植物保护专家等赶赴田间地头开展灾后复产专业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农户顺利复产,减少损失。
记者在位于文昌市公坡镇白秋村的一处水稻田看到,水稻叶片上有明显的过水痕迹,远处的稻田仍然被积水覆盖。村民告诉记者,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导致这里的大量水稻田被淹,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和损害。
倒伏的水稻(央广网记者 索迪 摄)
被淹的稻田(央广网记者 索迪 摄)
“能抢收的抓紧抢收,不要再耽搁了。”在稻田里,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吕宝乾正对农户作针对性指导。
“暴雨浸泡水稻,俗称‘过水’,过水的水稻就像感冒,有的倒伏了,有的还在恢复过程中。强风和暴雨会导致水稻减产,但并不意味着绝产,最终产量要等秋收后测产确定。现在稻田里还有积水的,要及时把水排干,进行晒田。晒田后,再补充一些免疫诱抗剂、叶面肥,让水稻加速恢复生长,后续要警惕病虫害的发生,加强虫害防治。”吕宝乾说。
吕宝乾指导农户开展灾后恢复工作(央广网实习记者 王超 摄)
吕宝乾介绍台风对水稻造成的影响(央广网实习记者 王超 摄)
据了解,台风暴雨对水稻生产的各时期均有较大影响,如前期淹水易造成缺苗或苗弱,中后期易致使水稻倒伏以及叶片遭受机械损伤,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暴风雨过后,水稻的抗性普遍减弱,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极度有利于病虫害滋生,因此,要根据水稻在遭遇台风暴雨时所处的生长时期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我们公司种植了3500亩的水稻,原计划9月下旬收割的,现在水稻全部受灾,目前还不知道能抢收回来多少。”当地一家水稻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该公司34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也在台风中受损,严重影响了后续的种植计划。
因台风受损的育苗大棚(央广网实习记者 王超 摄)
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坡镇水质优良、日照充足,生产的“公坡香米”产量最高亩产可以达到1400斤,深受市场青睐。每年收割好的水稻会立即送往当地的大米加工厂,在流水线上经过烘干、筛选、去石、碾米等多道工序后,分装、封袋,立即装车销往全国各地。此次“摩羯”台风的登陆,给农户带来的损失惨重。
“我们刚刚用了海岛素和田润禾对水稻进行叶面的保护处理,可以防止病毒的叶斑形成,一个星期后会过来看效果。” 海南正业集团产业经理陈坚说。据了解,目前海南共4家农资企业无偿捐赠近9万元物资支援文昌市灾后粮食生产。
无人机正在对受灾稻田进行农药喷洒(央广网记者 索迪 摄)
受灾农户搬运捐赠物资(央广网实习记者 王超 摄)
“除了为受灾的农户捐赠水稻生产、恢复所需的化肥和药剂以外,我们同时聘请一些技术人员,给他们进行安全用药的培训。” 海南省农药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挺胜说。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