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昌江3月27日消息(见习记者 符雄助)近年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现代产业基础,精准谋划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做强以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奋力走出一条彰显山海黎乡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日前,由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主办的“2023年昌江高质量发展大型媒体采风行活动”成功举办,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中国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等组成的媒体采风团,走进昌江,探寻这里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发展清洁能源助推昌江经济转型

昌江,曾因石碌铁矿辉煌瞩目,又因资源枯竭困局开启城市转型,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

3月23日,位于海尾镇的海南昌江核电基地上,专业技术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土建安装工作,一片繁忙景象。

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央广网发 晁聪 摄)

据了解,海南昌江核电基地1、2号机组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NP650压水堆核电技术,已连续稳定运行1500天,基地年发电量占海南全省电力供应近三分之一,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04万吨、二氧化硫2.6万吨、氮氧化物2.2万吨,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安全稳定清洁的电力供应。

2020年10月,双机组WANO综合指数达到满分,安全运行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2021年7月13日,“玲龙一号”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全球首个开工的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堆,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式小型压水堆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

在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周边海域,目前已有2年的白蝶贝科研养殖,经过科学检测,白蝶贝及周边海域各项指标均合格,白蝶贝生长优良,充分验证该基地并未对周边海域产生不良影响。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建新表示,基地正立足于用清洁能源助推昌江经济转型,高质量打造西部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从依靠铁矿水泥等污染传统产业转向清洁能源产业。接下来,将以综合清洁能源产业、海洋产业、核技术应用产业等为牵引,实现集群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改善湿地环境擦亮绿色“生态名片”

春日的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水绿林茂,成群的鸟儿悠闲地在湿地里漫步,时而飞起来盘旋,发出悦耳的叫声。

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央广网发 晁聪 摄)

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规划面积5054亩。2022年,公园生态监测报告显示:共有维管植物记录301种,对比2017年本底资源调查结果新增190种;鸟类记录176种,对比2017年本底资源调查结果,新增93种。珍稀鸟类不断栖息驻足,植物种类更加丰富,这些都是公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体现。

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薛美丽告诉记者,目前公园正加快建设水系联通工程,该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扩大湿地内水域间水网互通,提升水域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湿地水生态环境。

“旅游饭”越吃越香日子越过越甜

王下乡,昌江最偏远的乡镇,贫穷、落后曾是它的“代名词”。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努力下,王下乡加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在海南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农民直补试点,发展黎花里文旅项目,大集体经济产业不断壮大,让这些家在青山绿水间的老百姓笑开了颜。

在风光旖旎的王下乡浪论村,绿树环绕水清秀,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媒体采风团置身“天然氧吧”中拍摄取景,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王下乡浪论村(央广网发 晁聪 摄)

“现在来这里的游客很多,特别是周末,村里的民宿更是一房难求。”王下乡党委书记杨荣辉笑着说。作为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中的一站,浪论村搭上昌江旅游产业发展的“顺风车”,近几年到该村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也因此开设了民宿、山兰酒作坊、黎家生态餐厅、咖啡驿站等配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甜美。

媒体采风团记者点赞“昌江经验”

媒体采风团还来到瑞图明盛环保建材(昌江)有限公司参观,详细了解尾矿固废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修复及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运营模式。

“我们每年的综合利用固废尾矿不低于300万吨,其中产出标准砂石骨料约195万吨、回收铁矿石约25万吨,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循环利用生态示范基地(央广网发 晁聪 摄)

参观结束后,媒体采风团对企业的做法表示点赞,并认为这是昌江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站长陈博文就指出,昌江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具有许多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创新之处。“例如在旅游打造上,我一路参观下来,就很直观地感受到了昌江‘山、海、黎、乡’这四个元素。接下来,我会通过图文、视频等元素更好地记录这里,展现昌江的点滴之美。”陈博文说。

经济日报记者潘世鹏则表示,在参观完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之后,发现昌江的生态保护工作做得很好。目前,昌江的文化旅游产业步入了快车道,一大批的新景点逐渐被世人所知,作为新闻工作者,他会持续关注报道昌江,把这里的特色景点宣传出去。

编辑:钟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