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日蹲点,采访昌江老旧矿山修复现场、海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和清洁能源产业园区,了解昌江黎族自治县践行“两山”理论、把“黑灰”转变“蓝绿”的生动案例。

踏入昌江,眼前的景象仿佛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将我从过去的“黑灰”记忆中引领至如今的“蓝绿”世界。

曾几何时,昌江以矿业闻名,黑灰色的矿石曾是这里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昌江人民开始意识到,依靠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已难以为继。于是,一场深刻的产业转型悄然拉开序幕,关闭修复矿坑,厚植生态,海南石碌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完善,昌江清洁能源产业园的崛起,正是这场转型的标志性成果。

走进昌江清洁能源产业园叉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蓝天白云下,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拔地而起,智能电网将绿色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在这片曾经被“黑灰”笼罩的土地上,如今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蓝绿”景象。

与快速发展相呼应的,是昌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的“黑灰”生活,而是渴望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这种渴望,不仅体现在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上,更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上。昌江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日前,海南省政府主要领导在昌江黎族自治县调研时指出,要聚焦“两链一生态”做大做强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用好工业文化遗产和黎族特色文化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围绕品牌化、特色化、标准化等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升级。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昌江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做好工业文化遗产和黎族特色文化转型升级,不断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贡献更多的“昌江力量”。(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相关报道链接:

【和美昌江】蹲点记(一):从“黑灰”到绿水青山,昌江如何复绿老旧矿山?

【和美昌江】蹲点记(二):从“生态之脆”到“青山之翠”,昌江如何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

【和美昌江】蹲点记(三):昌江如何创新运用开发EOD模式,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和美昌江】蹲点记(四):昌江如何保护和利用矿业遗迹,开启绿色转型新篇章?

【和美昌江】蹲点记(五):昌江如何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园,实现产业从“黑灰”向“绿色”发展?

编辑:陶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