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三亚10月18日消息(记者 索迪)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浩瀚的海洋孕育着无限的宝藏,大量的鱼虾等水产生物资源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海南,具有发展水产南繁种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水产苗种重要的育种生产基地。
2019年11月9日,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启用,2022年成立海南省热带水产种质重点实验室。依据海南省水产南繁发展重点,结合团队科研方向与优势,实验室围绕热带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热带水产种质创制和良种培育、热带名贵水产生物繁育等研究方向开展科研攻关,确立了“两鱼一虾”为攻关对象,重点解决金鲳鱼新品种培育、东星斑养殖品质不稳定和南美白对虾种源“卡脖子”问题。
金鲳鱼,作为我国主要海水养殖的品种之一,具备深远海高密度网箱养殖的特征,是深蓝渔业理想的养殖对象。然而,由于养殖群体间存在个体差异和品质参差不齐等挑战,养殖业对良种需求与日俱增。为此,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教师张全启和团队开展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工作,并成功研制了低密度液相育种“芯片”。

张全启和团队在金鲳鱼养殖场做实验(央广网发 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中心供图)
“做遗传育种,首先要瞄准大宗水产品,实现规模化推广,这也是端牢中国人‘蓝色饭碗’的根基。”张全启告诉记者。
此外,科研团队相继在东星斑、南美白对虾等重要水产养殖品种的育种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由“水产南繁”赛道上的“后来者”,快速发展为一支“主力军”。

科研团队培育的东星斑(央广网发 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中心供图)
种为农之本,农以种为先。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的水产育种人以“强海兴海、强农兴农”为己任,不断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我国水产种业振兴书写出新的篇章。
视频鸣谢: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中心 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